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真正的学问

(2008-04-14 19:29:17)
标签:

学问

何宏怀

问题意识

文化

 什 么 是 真 正 的 学 问
 
——何宏怀《问题意识》精彩论述
 
 

http://www.sepg.net.cn/imagelib/z/p/0K6zvQkFbyJ9odcPzp01.jpg

 

“学术”和“学问”两词相近,但也有区别:
学术是大家的,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有规有界。
学问是个人的,学问乃自我之心得,无端无涯。
横披是:有学乃大。

做学问要先“照着说”,然后“接着说”。
先“我注六经”,再“六经注我”。

问有两层含义:一是知识之问,还有是带有思想倾向之问。

“问学”是由强烈的问题意识牵导的“学问”。

问题意识是问学的动力。

赫尔岑认为,当时的俄罗斯思想集中地表现于文学,俄罗斯思想是通过文学来发展的。

别林斯基说:“俄国文学是我的命,我的血。”

科罗伦克说:“我的国家不时俄国,而是俄罗斯文学。”

“托尔斯泰让人吃惊,陀思妥耶夫令人感动。”

http://www.tejiawang.com/book_pic/415/167.jpg“狐狸多智,而刺猥有一大智。”

女性离上帝更近,她们负担爱,负担怜悯,但不负担思想。

作为思想者的人,是绝对非利己的,因为思想确实支配了深藏在他们身上的个性的核心。

思想始终处于未完成状态,具有未完结性。

思想者不是活动家,他的明显特征是反省性。

思想者也不是行动家。有时故意无所事事。

思想差不多总是在隐蔽与孤独状态种成长,尽管他们又不可避免地走向诉说和对话,但它们必须在孤独中孕育。

思想应该通过问题出现。

思想不应该是作为定论的思想,或者作为理论的思想,而是作为问题的思想。

“上帝的问题折磨我整整一生。”

“成问题的思想”来自于“成问题的时代”。

时代的支配思想裹胁人们的价值观念,塑造人的心愿、志向、理想和个人抱负。

时代精神无孔不入。

现时代取代了什么?
一位敏锐的观察家和思想家写道:在商人的影响下,整个欧洲都改变了。
一切道德都归结为一点:不足者必须用一切手段取得,有余者则用一切手段保护和扩大自己的财产。
人实际上只是财产的附属物,生活变成不断诶金钱而奋斗。

现代社会失去了什么?
现代社会失去了一种“荣誉感”和“义务感”。当少数人还有“荣誉感”和“义务感”的时候,会被汹涌而来的、多数人的物质利益的观念所取代。
利己注意代替了先前的团结观念,一切都降低到个人的自由。

大量的受过一些教育、拥有一些知识,但缺乏一种精神追求,缺乏一种高度民主的鉴赏能力和评判能力的“半科学者”成为评判主体。

一个时代有一个世代道德的突出问题,而现代的主要道德问题是一种道德上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

世界上有三种卑鄙的人:一种是天真烂漫的卑鄙,一种是有羞耻心的卑鄙,还有一种地地道道的卑鄙之徒。

道德边界问题有两个方面:个人方面是“个别人能否因其优秀和卓越而越界”,在集体方面是“集体能否因其崇高的社会理想而越界”。

http://www.any2000.com/g/z/gzjkljb/apicture/973803.gif罪恶是否主要是社会之过?
如果一切都是环境之过,人到哪里去了?人本身算的了什么?社会环境不是有一个个的人构成的吗?

罪恶有更深刻的社会基础而远非只是存在于社会基础之中。
罪恶在人心中,罪恶的欲念在每个人心中。
“需要思索的不是别人的黑暗,不是天下的黑暗,而是自己内心的黑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