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雄情归何处(长篇连载之二十三)

(2006-12-16 19:40:36)
分类: 小说天地

 

英雄情归何处(长篇连载之二十三)

 

李恒昌
      

        仿佛虚无
  仿佛欺骗
  广阔的蓝
  广阔的黑
  时间和寂静
  收回世界
  人收回人
  我收回我自己
  
  ——摘编自吴迪安诗作
  
  不得不承认,武松是位大智慧者和大觉悟者。
  没出一年,武松的佛学课业就有了极大的长进。他开始真正迈进了佛家的大门,参悟到诸多以前未曾思索过的事情和道理。
  山雨淋淋,松涛阵阵,一个个不眠之夜,面对苍天大地,武松总会不自觉地掩卷长思。他思索,鱼儿为什么难抑饵中钩,飞翔的大雁为什么易落猎人手;他冥想,为什么好花开在深山里,为什么水至清则无鱼;他追问,为什么枯萎的桂花依旧飘香,为什么遭劫的劲草来年又在疾风中挺立。渐渐地,他悟出了世间万物的生存道理和内在联系。
  在这里,武松明白了什么是一切唯识,什么是诸行无常,什么是言语道断,什么是我心即佛。他甚至对世间最有禅意的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世上最有禅意的饮料是茶,它的禅意是味永;最有禅意的动物是乌龟,它的禅意是定境;最有禅意的花卉是昙花,它的禅意是当下;最有禅意的植物是竹子,它的禅意是有节;最有禅意的感情是失恋,它的禅意是苦尽;最有禅意的用品是镜子,它的禅意是观照;最有禅意的......是......,它的禅意是空灵。
  现在,武松越来越透彻地理解了至尊大师"翠竹黄花皆佛性,清池明月耀禅心"这副对联的真实涵义,他甚至想给对联拟一个横批。起初,他认为,用太白金星送他的"唯吾知足"就可以,但是后来又觉得那四个字和对联的意境不太一致,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横批,他苦思冥想,几乎到了唐代贾岛老先生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痴迷程度。
  武松以佛家的眼光观察、分析人生和世界,世界换了色彩。他发现,净土乐地是禅,云白风清是禅,天地之气是禅,万物无常是禅;他认识到,随缘素位是佛,悠然闲适是佛,浑然和气是佛,谨言慎行是佛。在他看来,禅心无处不在,佛性无处不在。禅心和佛性可以覆盖和包涵整个世界。
  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武松在寺庙的池塘边感受独处的清静和苍凉,灵感如飘飞的萤火虫般翩然而至,他找到了最满意的一条横批:灵光普照。这不是佛家的一句贯常用语吗,"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急忙来到了惠真大师的房间,惠真大师正在泼墨:
  
  西山禅隐比来闻,
  厚道应唯我与君。
  世上无名可忘却,
  人间聚散似浮云。
  
  武松以为是惠真大师的诗作,惠真告诉他,这是唐代高僧皎然的绝句。武松把自己得到的横批秉告了大师,大师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并拍了拍他的肩膀。
  
  因为思索,武松已经摆脱了逃亡时期的烦恼和困惑,走出了人生的误区,理出了一个全新的真我,决意追寻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
  "一切求索,都是为了恢复基本常识和简单生活。"武松这样说,俨然成了哲学家。
  武松过上了最基本和最简单的生活。正如后人描写得那样:
  
  僧家竟何事
  扫地与焚香
  清馨度山翠
  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
  岁月坐中忘
  向晚禅房掩
  无人空夕阳
  
  一天早上,武松带着新来的一个和尚悟善下山化缘。悟善被是个诗人,生活失意后来到了这里。    
  正是春耕时节,田地里一片繁忙景象。
  "布谷--,布谷--!"布谷鸟的鸣叫声声入耳。
  
  布谷鸟儿,
  你在哪里?
  我在山后;
  山后下雨,
  我在城里;
  城里放炮,
  我在关庙;
  ......
  
  一个儿童在路上边走边唱。这是武松久违了的声音,它勾起了武松对童年的回忆。那个时候,和着布谷鸟的叫声,武松不知道唱过多少次这个歌谣。
  走在乡下的路上,武松感到非常轻松和舒畅。
  到了街市中心,看到美丽如画的街景,悟善恢复了诗人的本性,不由得诗兴大发。他随即吟咏了一首古体诗。
  武松听了,仔细品味了半晌:"阿弥陀佛,善悟,你对我佛悟得如此透彻。禅悟今后不敢再当你的师兄了。"
  悟善说:"师兄,别自谦了,我就是再活一辈子,与您比照旧还是姚花不如魏紫,更何况,我是道理悟得明白,做起来是南辕北辙。"
  吃饭的时候,悟善真的南辕北辙起来,他恢复了常人的本性:"师兄,我们来点酒菜,解解谗好吗?"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万万不可。"
  "师兄,你难道没听人说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吗?"
  "阿弥陀佛,俗话说,心肠,心肠,心和肠紧紧连在一起,酒肉穿过了肠子,必然污染了心脏。佛祖纵然留在心中,也必然亵渎了他的神明,禅悟断然不为。"
  面对悟善摆好的酒菜,武松拂袖而去。
  
  武松独自一人来到一家茶社,茶社是一座二层木制小楼,建在水边,勾心斗角,古色古香,楼前高高地挂着"茶"字招牌,门两边是一副对联:
  
  茶人合一待客有礼
  品味韵致乐趣自得
  
  横批是"雅茗人生"。
  武松来到楼上,找张桌子把铜钵放在上面,坐了下来。
  "客官,请问你点什么茶?红茶、绿茶、花茶,还是普洱茶、玫瑰茶、乌龙茶,这里应有尽有!"店小二腿脚马利地过来。
  "阿弥陀佛,来点粗茶淡饭足矣。"
  "客官,来壶青茶,两个馒头,一碟茴香豆,一盘清炒白菜可以吗?"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武松施礼致谢。
  稍倾,店小二过来倒茶。那把又高又大的紫铜茶壶引起了武松的兴趣。它的中间有个火筒,正对炉口,火焰可以从中间冒出来。一边是个弧形长把,上面缠些布,不烫手,便于倾倒。一边是壶嘴,像鸭子的颈,很细长。表面看铜壶非常冷静,掀开壶盖才知道里面沸水滚腾。
  "这茶壶有些意思。"武松禁不住赞叹。
  "没什么,也许和你的铜钵异曲同工。"店小二看了他一眼说。
  武松想不到店小二能说出如此高深的话来。武松看了看放在桌子上的铜钵,一束阳光正从天窗上照射下来,照在铜钵的最深处,而铜钵折射出彩虹般的光焰,活灵活现。是啊,茶壶,铜钵,这些东西,表面看来冷静无比,其实,他们和人一样,在冷静的外表之下,也有一颗火热的心。
  武松左手端起茶杯,慢慢饮用。
  一阵音乐从大厅传来,和着音乐的节拍,一个女子有板有眼地歌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武松抬眼望去,声音来自大厅的正中间。唱曲的是个身材柔弱的女孩,她的身旁是个年龄稍大的女子,在轻弹琵琶。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曲唱完,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武松本能地想要鼓掌,双手即将合在一起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身份,又放了下来。
  "各位客官,下面,由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古诗,希望您能够喜欢!"弹琵琶的妇女站了起来,面向大家发话,声音像有磁力一般。武松远远地看见,她身着素花衣裙,清雅圣洁: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
  
  简直是神的声音,听到这久违了的声音,武松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他的思绪回归历史,回到了青州,回到了童贯府。他认定,眼前这个人就是当年的曾给他的心灵带来强烈震撼的紫雪雁。
  武松的判定十分正确,事实上,这人就是紫雪雁。当年,雪雁离开童贯府后,辗转千里,找到了在这里开茶社的舅舅,然后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平时没事,她就来茶社弹段曲子,朗诵首诗歌,算是帮舅舅做点事情。只是雪雁始终不曾嫁人,不是没人肯娶,而是她坚持独身。
  武松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起身走了过来。眼前的她美丽极了!虽然年龄大了,但是浑身上下写照着成熟之美。这种美是女神的美,因为庄严的成分比美丽的成分还多,是一种庄严凝重之美。武松抱拳向沉溺于古诗中的紫雪雁施礼:"请问,你可是紫雪雁姑娘?"
  雪雁抬头仔细看他,看了半天,也不明白眼前这位独臂和尚是谁?他怎么会认识自己:"请问大师,你怎么认识我?"
  "老衲法号禅悟,以前曾叫武松。"
  紫雪雁听了,沉吟良久,然后猛拍琵琶:"国破山河碎,没想到,一代英雄,居然出家当了和尚!"
  武松失措至极,羞愧难当地转身离开。
  雪雁追了出来,把武松拦在路边:"武大侠,说实话,贫女以前很敬佩你的英雄气概。刚才之所以说那么难听的话,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你能够抛却以前的恩怨,从失败中走出来,重奔抗击金贼的沙场。"
  风吹了起来,雪雁衣觖飘飘,更增加了几分美丽。
  "阿弥陀佛,老身已入佛门,今生不会离开。"
  "佛门有什么好?放着正常人不做,非要当什么和尚。你哪里还有一点男子汉的气概?"
  "雪雁姑娘说得很对,不过,老身已经朽木不可雕也。"
  "你如果真不想重返战场,那么回来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一起共度人生,好吗?"雪雁眼睛里闪着真诚。
  武松绝对没有想到,紫雪雁会有如此想法。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武松转身就走。
  "武松,你这个榆木疙瘩,迟早会后悔的!"紫雪雁恨铁不成钢,也掉头回来。
  夕阳西下,漫天红透,几多斑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