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笔记 |
看云者的情怀
——李恒昌散文集《沧桑看云》读后
偶读李恒昌的文集《沧桑看云》发现其中充溢着思辩的才情和那么多耐人咀嚼的文字,不由生出由衷的感叹!
《沧桑看云》没有“欲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也没有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哀叹,它以一种超越现实之上的视角、对人生况味、社会发展进行深度地观察和思考。篇篇短文于恬淡中透着浓烈,平易中发人深思。记得有人说:读了让人感动,引人向上,教人高尚的作品就是好作品。我认为《沧桑看云》就是这样一本书。
首先,它用浓重的笔墨张扬人文精神。李恒昌以其睿智的思想和深厚的知识积累,在《沧桑看云》中对社会的种种文化现象,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景观,做了颇有韵味的描写,而且将提倡艺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深邃含义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鲜明地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主张以尊重人为主旨。在每个小故事背后做出了大文章。《好大一棵树》,从莒县浮来山的那棵银杏树的高大伟岸,升华为社会的树,引喻为“世界是一个大森林,大树是俄、中、欧、美和日本”。进而引伸到了银杏树下的刘勰和《文心雕龙》想到了校经楼和佛教文化、莒文化和齐鲁文化,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向度问题,由此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未来和生命力,让人从中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历史的积淀。从对《当下拾零》中那个跳出字舞的精神病人的分析,让人感受到“灵魂永远囚禁在文革地狱”的悲哀,《人行其道》中不可一世的汽车司机、惊恐万状的少女、司机“轧死人赔几个钱了事”的道白,似投枪、匕首,深刻结实了不尊重人权、不讲人道的丑恶社会现象。又以某地“摩托车开道、警察押阵、公安林立”,以致于让日本人“因受到了天皇般的待遇”而欢呼雀跃,讽刺了某些官员们“也讲人道”的虚伪。从而对“人道主义、尊重人权”进行了无声的呐喊。
其次,它自始至终呼唤着爱心。作者爱艺术、爱生活,崇尚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像他读《聂鲁达》得到的最终启示:只要有爱,就值得战斗和歌唱。他爱祖国,《爱心》中讲了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小故事,反衬出了人们应有的爱心和信任。他爱女儿,在《迎风起舞的芳草》中,娓娓道出对女儿的一片真情。《人生随想》中“幸福”、“痛苦”、“爱情”几篇短文都从不同的视角表现出对爱心的呼唤。爱,为大众才是真爱。他坦言:“放下不苟言笑的心和脸,敢恨、敢爱、敢说、敢写、敢哭、敢笑“。它以自己的坦诚与质朴,在《幸福》里描写了这样两个场面:其一,一对在烈士陵园中热恋的年轻人。莫名其妙的一刹那,忘情地陶醉在幸福之中,他们绝然不会想到埋在地下为换取江山而献身的烈士忠骨。其二,是敬老院的门那位“身经百战,骨瘦如柴的老红军”,看到从高级轿车里钻出的保养的肥头大耳手拿大哥大的官员,一致对先前自己参加革命的目的都产生了怀疑。是啊,成千上万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究竟该是什么呢?李恒昌笔锋所至,心灵为之震颤,留下了沉重的思索。
第三,它对人生终极意义作了深入思考。《沧桑看云》首先以“黑色清醒”的标题给人讲了黑色人影的故事,用黑色人影的经历讲述了生活中见怪不怪的情节,并设问“黑色人影纳闷,这豹怎么不吃人了呢……”。是啊,豹是凶猛动物,它怎么就不吃人了呢?给人耐人寻味的启示,利用反常的事情给人带来反思。那么蚂蚁被人踩死是正常的事情,“看云”者李恒昌由在忙碌中被踩死的一堆蚂蚁,联想想到人“都有死的必然性和突然而死的可能性”,推而论之“如此想一想,人们就不会像蚂蚁一样为了一粒米、一级官、一点利益而开战”。他在《死亡断想》中以被死神召见的假设,展现了人之将死的大彻大悟,顿觉“生前的政敌原本那么好”,悟到“人原来并不吗么的坏,只是生活拖累坏了”,以及“善待生活中人与事”的揭露。又以假设自己死亡前夕的境遇,揭示了人生的幸福、苦难、生与死的内涵及本质,将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发挥到极致。其意境的独恃令人惊叹,那种人之将死的善言和哲思发人深省。
在《人生随想》、《死亡断想》篇目中,对生命、死亡、宇宙、自由、命运等都予以深刻、冷峻的剖析,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我们没有必要把生活搞得那么复杂,这当然包挣钱,也包括对地位、荣誉的追求及其他。读后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把人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