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牧野小说226月亮上
(2008-08-29 10:13:08)
标签:
童牧野二叔钢琴比赛郎朗文化 |
分类: 童牧野小说 |
耳朵在天上像月亮(上)
——长篇小说《孜孜不倦刁德三》第13章
童牧野
郎朗。钢琴家。师傅童牧野对郎朗的姓名隐含之信息的解读:前后两个字都含“良”。始终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耳朵旁,月字旁。耳朵在天上像亘古的月亮,倾听、铭记着整个世界的古典音乐精华。
我刁德三对郎朗的姓名之信息的解读(我所用的传统数格法,是师傅摒弃不用的):郎14(火),朗10(火)。
郎朗出生在1982年6月14日。与我师傅的生日相同,只是出生年份,郎朗整整年轻了25岁。郎朗那一代,全国有5000万个孩子在学各种乐器(小提琴,二胡、琵琶、古筝、唢呐、竹笛……),其中3600万个孩子在学钢琴。郎朗的爸爸是沈阳的警察,督促幼儿郎朗练钢琴,犹如督促犯人改造,相当严厉。
爸爸后来还辞去警察的铁饭碗,陪郎朗北漂到北京,租住小房子,练琴赴考,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五年级。全家靠妈妈在沈阳老家单位上班的微薄工资,贫苦生存。幼童郎朗,跟“发脾气”教授学练钢琴。“发脾气”教授对幼童郎朗,极尽讽刺打击之能事:“你这琴,弹得像个种土豆的农民。你这琴,弹得像白开水一样,一点味道都没有。你这琴,弹得像个自杀的日本武士。”
最后,干脆,“发脾气”教授对郎朗的父亲说:“我已经决定不再教你儿子了。大多数学钢琴的孩子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子女是天才。绝大多数孩子都不是的。郎国任,你的儿子不仅离天才差得太远,他连进音乐学院的才华都没有。我恐怕他是不可救药了。”
那天冒雨回暂住地,父子俩,泪流不止。不久,因为一件小事误会,父亲逼10岁的郎朗跳楼自杀:“你不能灰溜溜回到沈阳!人人都知道你的老师不要你了!死是唯一的出路!我为了你放弃我的工作,放弃了我的生活!你妈为了你拼命干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每个人都指望着你,你倒好,回来这么晚。老师不要你,你还不练琴,你还不照我说的去做。你没理由再活下去了。只有死才能解决问题。即便现在就死,也不要生活在羞辱之中!这样对我们俩都更好。首先你死,然后我死。现在就跳下去!跳下去死!”
郎朗不想死,一边用双拳砸墙壁,想把双手砸成肉泥,想把手上每根骨头都砸断,一边哭喊:“我恨我的手。我恨你。我恨钢琴。钢琴让你发疯。钢琴让你想要杀死我!我恨这一切!”
父亲这才猛然惊醒,赶紧抱紧儿子,亲吻儿子的双手:“对不起,对不起……求求你,别伤了你的手。”
郎朗此后相当长时间,拒绝练琴。罢练了。郎朗独自逛街,和街头的一个蔬果个体摊贩,交上了朋友。拜后者为“二叔”。
这二叔,虽然是个郊区农民,却是郎朗父子在逆境中遇到的贵人。善良、厚道的二叔,成了郎朗父子缓和关系的润滑剂。二叔很想听郎朗弹琴,一直得不到满足。
有个邻居老太太曾经以郎朗弹琴扰民休息为由报警,如今郎朗好久没弹琴了,则上门恳求郎朗恢复弹琴。因为那老太太惊奇地发现:郎朗弹琴之日,她的手是不抖的。郎朗连续不弹琴之日,她的手天天抖得厉害。郎朗的琴声,必有魔力,对那邻居老太太的脑神经和手神经,有无形的按摩疗效。
于是父子进一步讲和,郎朗恢复练琴。父亲聘请了脾气好的赵教授辅导郎朗弹琴。赵教授说话声音轻柔,鼓励郎朗“尽量放松自己……”
数月后,10岁的郎朗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五年级。那年的报考者共有3000个孩子。从中只录取14个。其中前7名会有奖学金、不需要缴学费,后7名则需要缴高额学费。
犹如神助,郎朗在考场弹了半小时,是他有生以来弹得最好的一次。亮榜前夕,郎朗梦见一群恶龙在身后追他。他穿过火焰,飞过天空,跃过黑色的云朵,向追他的恶龙投掷闪电。其实,不仅神助他,连我这厉鬼刁德三都助他,他投掷的闪电,都是无形的我,接二连三地递给他。
二叔、父亲,都跑在郎朗的前面,去看那大红榜。沉默。惊喜。狂喊:“郎朗!你是第一名!”
又蹦又跳又尖叫的郎朗,狂喜之下首先要拥抱的,是二叔,而非父亲。此后不久,在全国星海杯钢琴比赛中,郎朗又荣获第一名。
1994年郎朗12岁,他没有被音乐学院推举参赛德国的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被推举的两个同学,持因公外交护照,公费去德国参赛。不服气的父亲,又是向亲友借款,又是向银行贷款,持因私护照,凑钱自费送郎朗去德国参赛。一路上,郎朗频受贵人相助(德国籍华裔黄先生全家,日本盲人钢琴家,德国房东老太太)。
结果,那两个公派的同学,获第五、第二名。郎朗则盖过了他们。德国主持人宣布:“过去有些年里,我们选择让第一名空缺。因为我们不想降低比赛最高荣誉的质量。今年,一名选手以高超的表现压倒了所有其他选手。我们非常骄傲地把第一名以及奖金奖给:郎朗。同时,还要把特别奖以及奖金奖给:郎朗。表彰他在我们比赛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表演。”
一举获得两项最高大奖!郎朗高兴得上蹦下跳,高声尖叫。郎朗的父亲,哭成泪人。两笔奖金,足以偿还所有借款和贷款。然而,回国后,音乐学院对此并不高兴,低调对待郎朗的获奖。
父亲昔日当警察之前,毕竟在空军文工团当过文艺兵,对音乐之内行,不亚于某些音乐教授。他积极地帮郎朗争取机会,不惜与某些音乐教授吵架。
1995年郎朗13岁,参加日本国际柴可夫斯基青年音乐家钢琴比赛。日本媒体强烈看好日本的一个少女选手。此外,俄国、乌克兰、英国的选手,实力也很强。中方音乐界不认为中国选手能胜出。然而犹如神助的奇迹,再度发生。那个日本少女选手,技压群雄,荣获第二名。郎朗,更胜一筹,荣获第一名。
这次获胜,也让音乐学院大为吃惊、喜出望外。回国时,院长、媒体也在机场迎候。郎朗在日本的脱颖而出,引起了美国钢琴大师格拉夫曼的关注。后者邀请郎朗前往美国费城的柯蒂斯音乐学院参加入学考试。
中方起初不放:“我不准他去。郎朗是我的学生……”
父亲坚持己见:“赵教授,郎朗是我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
郎朗后来在他的自传《千里之行:我的故事》(英文原版《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My Story》David Ritz(大卫.里兹)合著,李灵译,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平装277页12.2万字。童牧野评级4星级)第78页写道:“请让我梦想成真吧。我向神灵、缪斯祈祷,向任何其他能够左右世间万物的神秘力量祈祷。”
13岁孩子的这种祈祷,发自内心欲望、内心力量之旺盛,连我刁德三,当时都听到了。我刁德三,正是“能够左右世间万物的神秘力量”之一啊。篇幅所限,且听下回分解。
word02479.13《耳朵在天上像月亮(上)——长篇小说〈孜孜不倦刁德三〉第13章》童牧野作于2008年8月7日。发表在:《金融投资报》2008年8月9日3724期9页。《后现代派小说家童牧野》博客2008年8月29日《童牧野小说226月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