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牧野小说224精神流
(2008-08-09 07:46:43)
标签:
童牧野文化 |
分类: 童牧野小说 |
意识流和精神流
——长篇小说《孜孜不倦刁德三》第11章
童牧野
我刁德三谦虚地对师傅童牧野说:“我写的疑似精神自传又疑似非自传的这部作品,乍看有点不像长篇小说。”
师傅笑道:“把长篇小说写得像长篇小说,只是传统的长篇小说。把长篇小说写得乍看不像长篇小说,那才是后现代派的长篇小说。”
是啊,美国著名小说家纳博科夫(1899-1977)的后现代派长篇小说《微暗的火》(梅绍武译,译文出版社2008年平装367页18.3万字),乍看不像长篇小说,而像一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诗集,加上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诗句评注。通读之后,才发现小说家开拓了长篇小说的崭新表达形式。而且那是一部被世界文坛公认为世界级的长篇小说杰作。
美国作家约翰.赫赛甚至认为那是纳博科夫的最佳长篇小说。美国作家玛丽.麦卡锡认为那是20世纪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盛赞道:“它是一场地狱般的布局,一个捕捉评论家的陷阱,一部由你自行组织的小说。”
传统的长篇小说,可以是评书体、日记体、博客体。后现代派的长篇小说,可以是诗歌加评注体,也可以是类似散文体、类似杂文体、甚至类似股评体。更可以是类似学术论文体。
其重要的区别在于:传统的长篇小说,把塑造人物、讲述故事,作为优先考虑。后现代派小说,则往往把描述人类或其它生命体的内心深处的意识流、面对世界的精神流,作为优先考虑。
我明白了。如果刁德三滔滔不绝地写自己怎么样收拾人间的各类坏蛋,怎么样用匪夷所思的酷刑、私刑,修理人类中的那些渣滓。那是传统的长篇小说。而刁德三大写特写的是阅读古今中外小说时脑海中涌动的精神流,看股市之盘、看股民之态而在自己脑海中涌动的精神流。那是后现代派长篇小说中的精神流长篇小说。
师傅为了鼓励我全面掌握后现代派长篇小说的写作方法,特意向我推荐日本著名小说家筒井康隆的后现代派长篇小说《文学部唯野教授》(何晓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平装224页18.7万字)。
筒井康隆1934年出生。他从小就是神童,智商178。1966年32岁出版《穿越时空的少女》。1978年44岁荣获第9届泉镜花文学奖。1982年48岁出版《虚航船队》。1987年53岁荣获第23届谷崎润一郎文学奖。1989年55岁荣获第16届川端康成文学奖。1992年58岁荣获第12届全日本SF科幻小说大奖。1993年59岁出版《红辣椒》。1997年63岁因这部小说的法文版而荣获法国政府文化勋章。同年荣获神户市荣誉市民勋章。1999年65岁荣获第51届读卖文学奖。2002年68岁荣获日本政府紫绶褒勋章。2006年72岁出版《银龄的末日》。作者对所有获奖如数家珍。极端自爱。
谁若恶意批评他的作品,他必撰文把对方驳得体无完肤。为了镇住所有评论家,他把西方文学理论融会贯通。从此,日本任何其他文学评论家都不是他的对手。他成了超一流的小说家兼超一流的文学评论家。
他的《文学部唯野教授》,是用长篇小说表达的西方文学理论著作。不说第几章,而说第几课。从第一课“印象批评”,第二课“新批评”,第三课“俄罗斯形式主义”,第四课“现象学”,第五课“阐释学”,第六课“接受美学”,第七课“符号学”,第八课“结构主义”,到第九课“后结构主义”。看上去,似乎很不像长篇小说,很像大学的西方文学理论课讲义。
扉页上更是点明:“这本书(刁德三注:不说‘这部小说’)能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通过比专业书平易百倍的语言,并且只需花百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掌握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学理论。从此,你也就可以算作一个现代文学评论家了。”
那小说在报刊发表、连载后,1990年56岁时出版单行本,轰动日本,导致日本政府文部省对大学相关政策漏洞的紧急修补。那小说,被日本的文科教授们视为西方文学理论课的范本讲义、重要参考书。也被师傅视为中国新一代学者型作家必读。以便中国作家的整体水平,尽早赶上日本作家的整体水平。
师傅和我,爱读宝刀不老、越老后劲越足的筒井康隆,胜过爱读日本的其他几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筒井康隆将来如能活到百岁以上,而且新作继续不断,诺贝尔文学奖也该有他的份。
为了让《文学部唯野教授》乍看上去更不像长篇小说,更像学术著作,它的日文版原著的封面,故意设计成学术著作的肃穆、严谨、朴素的外表。而且不找擅长出长篇小说的春秋文艺、讲谈社等出版社出版,而是由擅长出学术著作的岩波书店出版。
师傅在其署名的小说中,塑造了虚拟人物我刁德三,我刁德三号称是小说的真正执笔者,又不断地在小说中提到师傅。这种手法,我以为是我们师徒俩才用。
这次看到,筒井康隆在《文学部唯野教授》塑造了虚拟人物唯野教授,唯野教授在课堂讲解中,又时不时地提到“著名作家筒井康隆”,甚至提到《文学部唯野教授》。
相当于我刁德三在《孜孜不倦刁德三》的某一页中,出现了手捧多年后才结集出版的《孜孜不倦刁德三》孜孜不倦学习的镜头。这是一种时空上的悖论。传统小说不太允许出现这种悖论。然而,后现代派小说,尤其是精神流小说,是允许这种悖论的存在的。以便引起读者的惊诧式、迷惑式快感。
当然,后现代派小说,并不排斥传统小说的某些精美表现手法,而是糅合运用。犹如医学界的中西医结合,灵活对症治疗。筒井康隆在《文学部唯野教授》也糅进了传统的浪漫小说手法。
小说中的唯野教授,是个其貌不扬、个子不高、相当低调的文学教授兼匿名作家。他写小说,匿名、化名发表小说,却不想被同事知道,否则会被高等学府中的人格相当低下的同事教授、上司系主任所嫉妒、排斥。
然而,课堂中的美女学生夏本奈美子,根据Nodatanji(野田耽二)与Tadanojin(唯野仁)的同样九个字母的不同顺序排列,以及文风痕迹,断定文学大奖的入围者野田耽二,就是唯野仁(唯野教授的全名)的笔名。
事实正是如此。唯野教授不仅垂涎夏本奈美子的美貌和身段,更惊服她的深邃洞察力。以下,是穿插在后现代笔法中的传统笔法,但看上去仍觉得新颖。夏本奈美子指出了唯野作品的精彩之处……
唯野快要热泪盈眶了:“太高兴了我(刁德三注:日常语言的语无伦次状)。简直,高兴得快要尿裤子了(刁德三注:单身男教授直面美女之美言,兴奋得那方面失禁)。还想多听呢(刁德三注:唯野虽然在同事、上司面前善于伪装低能,但在美女面前,一向实话实说)。哎,我想向你发出一个郑重的邀请,就是……这个……咱们能不能到附近的咖啡馆儿喝个茶(刁德三注:想破个西瓜,先申报芝麻)?”
“可是,”乃美子看了看空无一人的教室,“跟老师去茶馆的话,流言蜚语马上就传开(刁德三注:青年美女,比中年教授单身男,考虑更周)。”
“也是的,跟你这样的小美人儿也难免(刁德三注:这教授不愧语言大师,短短一个不完整句,就与对方既达成共识,又共鸣、又恭维了对方)。那这样吧,到最高级的餐厅去吧(刁德三注:撤销芝麻申报,改为申报橘子)。”
“万一被人看见了,那就更是铁证如山了(刁德三注:这笨教授还不明白,关键句:不要有第三人看见)。”
“那到底哪儿好呢(刁德三注:老奸巨滑者装可怜、装天真)?既不被人看见两个人又能在一起的地方,在这个人口过剩的东京我能想到的,只有我那破得不能叫公寓的寒舍了(刁德三注:集无奈选择、自谦坦然、单刀直入之大成)。”
“真的?”美奈子眼睛闪出金光,“真的能去老师家看看?不胜荣幸!”
“啊?你真去啊?!”唯野差点儿跌了个跟头(刁德三注:不怕我是色狼啊)。
小说中,他俩心灵相通地相亲相爱上了。男方应邀到女方家,见女方的家长。家庭便宴中,奈美子之父夏本先生,询问唯野对上帝的看法。
唯野诚恳地顺口就答:“嗯,您说上帝是吧?他相当努力。我觉得他干得还不错。可是到底还是上岁数了吧。尼采说上帝已经死了,我不这样认为。但是年龄不饶人,我担心的是这个。年纪大了经常会惹事儿,比如月票都过期了却没注意还坐上了地铁,或者把汽油当煤油灌进煤油炉子差点儿闹火灾等等。所以应该有女孩儿或者什么人一直陪在身旁照顾。照顾上帝嘛,正经女孩不行,我觉得……”
夏本先生苦笑不语,夏本夫人放下刀叉站起来,到厨房去了。不过,后来听夏本奈美子说那是她妈笑得憋不住了才走的,也算是给了我(唯野)一点儿安慰。我当时急忙环视了一下房间的摆设,顿时吓了一跳。刚才怎么就没注意到呢?壁炉台上是十字架,旁边的电话柜下边是厚厚的《圣经全书》。啊呀,这是阿门的馆所呀!这下可是犯了致命的错误了,没有被当场赶出家门就算是万幸了。也许他们认为我对上帝的认识如此肤浅所以很容易变成信徒吧。可以可以。基督教,好啊,我随时都可以当信徒。反正后来我就拼命吹捧她爸的工作,她妈的美貌,她家的家居摆设等等。上帝到底还是仁慈的,原谅了我。主曰:此民靠嘴接近我,用口舌尊敬我……
小说中的唯野教授,得了文学大奖。消息传开后,在校园内顿生轩然大波。同事、上司中,有人贪污,有人发疯,有人变态,有人贿赂,有人索贿,有人行凶,有人被杀,似梦似真。小说既让读者全面地学习当今世界上的大师级文学理论,又管窥了师生恋的奇异进展、多角性爱的关系间歇式冷处理,还顺便了解当代日本高等学府文学院系的种种黑幕和弊端。一举多得的学者级、大师级、返老还童级的精神流之大餐啊。
《孜孜不倦刁德三》难望其项背,但可在博览当代文学和博览当今股市这两个方面,不断轮番推出每个周末的精神野餐。至于很多读者朋友频频来函打听的静弓、静容的进步近况,怎么一直没写到这部小说里。我代师傅答道:师傅他正津津有味地把那些更精彩的内容写入更传统的其他长篇小说里(否则喧宾夺主,不,喧主、小主人、夺宾,让我刁德三相形失色啊)。暂时,此不赘述。
word02479.11《意识流和精神流——长篇小说〈孜孜不倦刁德三〉第11章》童牧野作于2008年7月25日。发表在:《金融投资报》2008年7月26日3712期9页。《后现代派小说家童牧野》博客2008年8月9日《童牧野小说224精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