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后现代派小说家童牧野
后现代派小说家童牧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391
  • 关注人气:16,5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牧野按语976官方初步结论

(2008-05-20 09:36:31)
标签:

童牧野

绿丝带

地震

家居

分类: 童牧野按语

童牧野按语976官方初步结论

童牧野按语2008-5-19:关键词:持续时间较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本博建议:南西(西藏)、北西(新疆)这两个方向,相对安全。干脆把地震断裂带区域的无家可归的灾民,由国家出巨款、出军队、出施工队,免费、妥善地安置到西藏、新疆,大规模扩大那里的汉族比例(反正这事干不干都被ZD、JD说坏话,干脆把事做大做绝,让ZD、JD在这方面目瞪口呆而闭嘴),有利于将来万一投票公决,国土不会被分裂。

《中国地质调查局:汶川地震原因已有初步的结论》。引自2008-05-18 18:37:25新华网(北京)。作者:记者 王立彬。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   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记者18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15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汶川地震及其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情况分析会,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地质力学所等单位专家根据调查监测和评价研究结果,对灾情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