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气,这次的厦门之行还包括了参观土楼,这是我报名参加此行的原因之一。在福建省漳州市、龙岩市、泉州市境内有着众多的土楼,我们去参观的是漳州市永定土楼的洪坑土楼群。

我们在去土楼的路上,先参观了埭美古村落。它是闽南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是“闽系红砖”的代表之一。

这是一个有着560多年历史的神秘古村落,全村四面环水,古榕遍村,古厝成群。虽然福建沈海高速公路漳州港出口处距此仅有两公里,但这里好似一处被世人遗忘的桃源。整个村落真是典型闽南建筑风格,三百多年前的建筑,布局非常归整,还有一条护村河围绕着。房屋建筑是鱼脊燕尾,统一布局。

步入村落,但见红砖铺成的村道早已凹凸不平,与很多旅游区的平整路面相比,显然这是古代的“原装”路,当地百姓为了保留历史痕迹不舍得破坏重修。古村落和其他乡村的零乱建筑不同,260多座屋子井然有序,纵向之间相隔1米多,横列间总有10来米宽的砖埕,四四方方的砖铺得红红艳艳、平平整整,令人叫绝。

古厝群傍水而建,呈轴对称排列,40多座明清时代的古厝群整齐划一,保留完整,边门对着边门,中间仅隔一米多宽,当所有边门都打开时,一条由村头连到村尾的快捷通道就形成了。当地的老人说,遇到下雨天,不带雨伞跑遍全村也不会被雨淋湿,走的就是这条捷径。
埭美古村有两座祠堂,前祠堂保存较为完整,其中祠堂大埕的四根旗杆,是埭美古村人才辈出的史记。因为这里有个摄制组正在拍电影,我俩端坐祠拍了张合影照片,就赶紧离开了。

摄制组正在用道具布置场景,一群当地老百姓当群众演员,导演在给她们说戏,因为没看到知名演员,也就没打听拍什么电影。
随着岁月的沧桑演变,古厝群依然屹立不倒,保存完整,这是闽南建筑史上的奇迹。如今,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衍生了新村区,不过,村民们严守先人禁改建筑格局的遗训,所建的新房子还是整齐划一,古老的40多座明清时代的古厝一律向北,现代的200多座上世纪60年代新厝一律向南。其规划之整齐,令人叹为观止。房子格局大小一模一样,初来乍到者很难分辨出哪家哪户,犹如走进了迷宫。
离开了埭美古村,我们继续驱车前往永定县洪坑村。按计划应该是下午2点左右就可以入住土楼的,没想到在路上出现了两个意外。先是我们的大巴车在快出高速公路时,发生爆胎。幸亏是后轮胎的内侧爆胎,大巴车带病负重又走了10多分钟,出高速公路遇到一个汽车维修店,在这里修车耽误了快1个小时。后来是行驶到离永定县洪坑村还有30公里路时,前方发生了交通事故。一辆拉沙土的货车侧翻,沙土覆盖了整个路面。双向车辆都不能行驶,有近百辆汽车堵在不宽的山路上。这样一来又耽误了近两个小时。等我们赶到洪坑村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吃完晚饭我们就入住在这个土楼里,这是一个正方形土楼,建于1738年,座东北朝西南,楼高三层,一、二层没有窗户。

第二天清晨才在土楼前拍照留念。想不到这个200多年前的古建筑物,现在竟然成为了民宿。好像是个人承包,里面全是酒店式房间。我们住宿的土楼名为清福楼,是个方形土楼。看来我们在这里又是住宿在古建筑之中,也是参观的景点呢!
别看外面是200多年前的建筑,可房间里完全是现代化布局,住在里面还是比较舒适的。房间里很干净,被褥特别松软舒适,好像都是新的卧具。卫生间也是现代化设备,在里面完全没有住土楼的感觉。
这是一个正方形土楼,所有房间都已经改成客房。院子中间有个舞台,还可以看到悬挂在二层的大屏幕,昨天晚上有客人在这里又唱又跳的挺热闹。
土楼住宿的房价可不便宜,我们也没去见识一下豪华大床房是什么样子。土楼没有电梯,上下全靠位于四个犄角那陡峭的楼梯。
早上起来闲逛,坐在土楼老板的桌子前装模作样的当回账房先生,感觉不错!
在我们住宿的土楼下面,有几座土楼已经年久失修出现倒塌的破败现象。不知道它们将来命运如何?
早饭后我们来到了洪坑土楼群参观,在门口还要往返花15元钱,乘景区电瓶车到里面看土楼。其实就是一个村庄,能有多大地方啊!只是因为我们团里有腿脚不利索的残疾人,就互相就和吧!

进去后看到一些土楼正在修复,可能以后就是成为招待客人的民宿了。
村头的大水车,挺有乡土气息。
振成楼建造于1912年,因当时地处深山密林之中,交通不便,所以整整花了5年的时间,花费了8万光洋才建造而成。振成楼的建筑结构奇特,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
楼内大厅墙壁上有不少名人和民国时期的名人名联,大厅宽敞明亮、舒适宜人。

现在土楼内的住户有的开客栈、有的开茶馆、有的开商铺,反正都在充分利用旅游资源赚钱。

振成楼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是楼中有楼的二环楼。外环楼是架梁式的土木结构,内环楼是砖木结构,有外土内洋之称。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户闭自成院落,卦门开连成整体,卦与卦之间设防火隔墙,建造成辐射状八等分,每封之间设有男女浴室和猪舍。
从外楼通往内楼的卦门,具有卦门开即连成一体,卦门闭则自成小单元。这样的设计非常科学,堪称中西合璧的土生民居建筑的杰作。
楼内的东西两侧设有两口水井,也就是八卦图中的阴阳二太极,代表日月。令人奇怪的是,东西方两口井水的水位高低不同,东高西低而且水温也有所不同,但井水都清凉可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从网上借用一张振成楼的全景照片来看,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每卦6间。内外三环共有208个房间。第一层作厨房和饭厅,二层作粮仓,三、四楼则为卧室。每层楼有房间40间,配4付楼梯,均按八卦方位设计。(资料摘自网络)
这是村内的土楼建筑演示基地,土楼的楼墙是当地取材的生土经加工后夯筑而成,墙内每10公分厚布满竹板式木条作墙筋,地基部分宽有1米5左右,越往上越窄,到顶部也就剩15公分的宽度了。
村内的朝阳楼,我们走进去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
看到这里的一层,二层大部分都改为客栈,满院子都是客栈晾晒的床单。房东住在三层和四层。已经全然没有土楼当年的氛围,而是充满了商业气息。这些都与我对土楼的印象相左,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全都变了味儿。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办商业,有客栈、有饭店、有小卖部、有做酒的、有做柿饼的,真是全民经商,靠楼吃楼。
我们在土楼找的当地导游,最后把我们带到她家,说是让大家歇脚喝茶,实则是推销她的茶叶和香烟。

洪坑村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建于不同时代、形态各异、规模不一的永定土楼以及林氏宗祠、寺庙、学堂等沿溪而建。
至此,我们的福建土楼景区也就参观完了。总体感觉是参观土楼的时间太短,也没有让我们仔细观看土楼的内部环境,许多细节都没有看到。到导游家歇脚喝茶倒占用了不少时间,这就是跟团游的弊病。当天我们乘车返回厦门,下一篇继续介绍我俩的厦门之行(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