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

(2012-10-13 20:22:56)
标签:

莫言

《百年孤独》

红高粱家族

《静静的顿河》

诺贝尔文学奖

分类: 读几本书

据说,写出《静静的顿河》的肖洛霍夫在得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一边狠狠地把鱼竿抛向河面,一边冷冷地说,早他妈应该给我了。此话虽有装逼之嫌,但如果穿越到现在送给莫言,估计会比莫翁“狂喜并惶恐”的第一反应招人喜欢。这对文学来讲,真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儿:大多数人希望看到的,是作者特立独行的言论,而不是作品本身。

 

11日晚开奖那一刻,我正和一帮酒腻子在一家饭馆为杯子里养鱼还是养王八争的面红耳赤。当看到电视上莫言获得诺奖时,有一半的人居然声称从未听说过莫言——并以此为荣。老实说,这让我有稍许不快。我觉得这全是让郭敬明那帮小王八蛋们闹的,是他们把如此严肃、足以让每个写作者都感到骄傲和惧怕的写作全盘娱乐化了,以至于让莫言、王蒙、苏童这些天才们受到了不该有的冷遇。

 

从这个角度去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在是对韩寒郭敬明们最有力的逆袭。虽然如你所知,对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讲,这个奖项与其说是莫言的胜利,不如说是满足了中国人积攒了50年的意淫更恰当。从这几天各大门户网站琳琅满目的莫言专题能看出来,这事都快赶上奥运会拿金牌儿了。莫言摇身一变,从小众偶像成功晋级全民偶像,甭管看没看过他的书,至少咱们的诺贝尔情结算是找到了宣泄口,他那张硕大的脸蛋儿如同一面哈哈镜,多数人从中都能看到已经扭曲变形的自己,至于莫言到底是什么模样,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营养,一概忽略不计,先快速消费一把再说——对吧?高密市政府。

 

在那个盛产衣冠走狗、斯文叫兽的体制内,有些所谓的作家确实不敢恭维(包括我曾一度迷恋的王蒙,多年前《失态的季节》我曾连读两遍,后来实在看不惯他阿谀的嘴脸以及越来越无灵性的作品),而莫言却颇能获得我们的敬重,究其原因,还是其作品的重量沉了些。能在《红高粱家族》名利双收后,还保持如此高的写作水准(个人认为,《四十一炮》、《檀香刑》的文学性远超《红高粱家族》,堪称中文写作的典范),足可以用了不起来形容他。用他们的话说,诺奖之于莫言,实是实至名归。

 

其实,莫翁的作品,我并没有全部通读。但这不妨碍他成为我心目中的大师级偶像。同为山东人,给他提供滔滔素材的“高密东北乡”与我的老家相隔不远,较之外省人,更能获得一些情感上的共鸣。尤为神奇的是,读莫言的作品,真的能从中闻到一股腥甜的、涩涩的、散发着奇异芳香的味道来。我想,或许这就是传说中家乡的味道吧。

 

还没完,请允许我多说几句。

 

诺奖评委会给他的评价是:“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创造了一个世界,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我想对于莫言来说,这句话是对他最大的安慰。这两个人是莫言写作上的偶像,尤其是福克纳:“福克纳不断地写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终于创造出一块自己的天地。我立刻感到受了巨大的鼓舞,跳起来,在房子里转圈,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也去创造一块属于我自己的新天地”(莫言《说说福克纳老头》)。显然,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在写作目的上是一致的:让家乡为自己的作品服务,进而嬗变成自己挥斥八极的舞台。及至到了我们眼中,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已经呈现出“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的奇异景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对童年乡村细节的描写,同样让尚未成名的莫言大呼遗憾:“我为什么早不知道小说可以这样写呢?如果早知道,没准《百年孤独》我也可以写了”。

 

我想,莫言的获奖,让我们激动万分的原因,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文学正名带来的激动。这位从70年代的穷乡僻壤修炼出来的大师,这位在童年的记忆里饥饿占据了所有回忆的大师,这位为了能一天三顿吃饺子而走上写作道路的大师,终于站到了世界文学的制高点。

 

接下来,还有一场大戏即将上演:莫言的获奖演讲。大多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都非常精彩(除了那个姓高的一上来就无休无止的抱怨,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之外),我们万分期待他能够如他的偶像福克纳那样,让诺奖感言也成为不朽的经典,我们更期待一向胆小谨慎从不发表政治言论的他,在表达完谦卑之情后,在谈完文学与人文后,不负诸多网友期望,尽可能接近真实地谈一谈政治——虽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民国的月光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