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低薪现象不值得宣扬
昨天,快报刊登的一条新闻,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根据省人事、教育部门披露,今年对毕业后自愿到省内县以下基层单位、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的,可直接执行转正定级后的工资待遇。对符合条件且到苏北地区就业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含本科)应届毕业生,根据相关文件的相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助,博士、硕士、本科生的补助标准最高分别是8万元、6万元和4万元。
我愿意用稍微多一点的笔墨,来重复这些令人欣慰的利好消息。要知道,江苏今年又是一个就业高峰年,未来几年,这个高峰似乎没有丝毫降低的迹象。而不少媒体,还在一条接一条地宣扬着,大学生薪水期望值越来越低,大学生工资水平跌落千元,大学生和民工抢饭碗等等令学子灰心、家长寒心、用人单位欢心的新闻,这种山雨欲来的架势,让高校毕业生为了就业而不得不持续自降身价,让一些精于算计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加大盆剥力度,让社会“读书无用论”的思潮进一步抬头……
“培养一个民工,只需要管十几年的饭。培养一个大学生,几乎倾家荡产,最后这个大学生连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这是最近在老百姓当中颇为流行的一句“调侃”。我相信这句话没有贬低民工的意思。因为人是平等的,收入高低和学历高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如果“大学生和民工抢饭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地位日益低落的话,那么这将是一种极其不正常的社会氛围,也当然会助长“读书无用论”思想的蔓延。虽然大学生低薪是供大于求的人力市场造成的,但目前高校与社会脱节的教育方式、有关部门的不作为、用人单位“趁火打劫”的功利心态与短浅目光、媒体无形中的不正确宣扬形成误导等等,又何尝不是“祸首”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省有关部门对到苏北工作的毕业生进行数万元不等的补助,我的理解是,此举决不是仅仅为了支持苏北发展,还表明政府部门没有对学历持续贬低现象放任不管,并且,在他们如此引导下,有效分流了就业队伍,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我们也期待着,整个社会能形成以故意压低大学生薪水现象为耻、以为大学生提供体现合理价值的平台为荣的用人机制和氛围。(张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