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和研究业务应用商店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虽然自己在这些商店的消费额不足30美元,但已经有了消费的倾向,当自己手机里的业务已经没有足够吸引力的时候,就会主动到商店里去逛逛。尽管更倾向于免费业务,但有好的业务也会支付几美元尝试一下。这是我个人作为一个消费者去苹果应用商店消费的经历。而我对许多苹果应用商店消费者的调查显示,其心态和我的几乎没有区别。有了应用商店,会让用户的粘度更强一些,就如同机场VIP候机厅的服务一样,拥有这些服务的用户自然感觉到一种被重视和自豪的感觉,而移动应用商店所起的作用似乎并无二致。
如今,热炒中的移动MM在上周一终于上市了,作为全球第一个由运营商经营的业务商店自然引起了社会上的普遍关注。一时间掀起了一场MM风暴,也许这正是中国移动希望看到的,一场非常有热点的炒作让3G时期有些混乱的宣传突然有了焦点。虽然TD和另外两大标准在用户体验上有些不足,但中国移动通过移动MM以及即将上市的OPhone等措施,很好的弥补了其不足。这和联通引进iPhone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有了自主创新的大旗,不得不说移动干的还是很漂亮的。
但是,对于MM的作用到底有多强,需要有个合理的认识。最近,很多人都在谈MM的盈利模式、谈成功之道,有赞赏的也有怀疑的,充分说明开商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前面我描述了我作为一个普通用户的感受和心态,想说明一点开业务商店赚钱并不是第一位的,真正想要实现的目的是给自己的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更加有个性化的服务、更强更有粘稠度的客户吸引力。一句话,其核心作用就是把用户牢牢的粘在自己的网络上。
无论是美国的at&t还是欧洲那些接受苹果苛刻条件的运营商,其核心思路都是这个。只是他们忽略了一点,自己的用户并不是100%的苹果用户,而是一个多元用户的组合。那些手机制造商可以开专有商店,而运营商则不能给自己的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感受和感受。因此,Verizon在权衡各种利弊的时候决定开一个给自己所有用户都能提供同样感知服务的商店。而中国移动的出发点也和这个思路一致,因此我们看好MM的作用,相信他能起到对用户粘度提升的作用。至于说其经济价值,到目前我并不看好。以苹果应用商店为例,从宣传上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强调业务的数量和下载次数,而不谈其收入。据美国相关机构的数据现实,为苹果应用商店开发业务的企业仅有5%的企业实现了不错的收入,95%的业务开发真再给商店打义务工。而对于中国移动而言,真正挣钱的项目都在移动梦网那里。而MM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的,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互联网的特性是绕不开的。
回到本文的标题上,移动MM成功的关键。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点,心态和管理。
从技术层面讲,几乎所有的商店技术都是趋同性的。对于中国移动而言,如何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如何调动广大业务开发者的兴趣、如何吸引用户到商店消费,并给予其合理的收益和资费是关键。而在内容上则要强调其审核水平以及如何规避各种政策风险尤为重要。
而另外一个成功要素,我认为心态尤为重要。一句话,你是商店经营者还是商品提供者,最怕的就是两者皆是。事实上,在移动梦网经营过程中,一些潜规则非常普遍,真正收益多的SP基本上都与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已经不是什么公开的秘密。尤其是商店业务的排名规则就有太多的猫腻可以操作。因此,中国移动能否上下一致,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而且能够严格执行,方能保证商店参与者的利益,从而保证商店的业务能向苹果那样,源源不断的进入,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