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D-SCDMA理想测试的三大步骤

(2008-04-02 12:06:08)
标签:

td-scdma

it

分类: ICT产业观察
 4月1日,中国移动正式启动在八城市进行的TD-SCDMA试商用网络测试,从中国移动公布的信息看,一期放号测试规模应该为7.5万户(包括数据卡用户),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一句古诗“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所表达的感慨来。对于熟悉中国TD-SCDMA产业化道路的人来说,TD-SCDMA能够让中国移动放出这样的公测信号来,实属不易。

在长达十年的发展过程中,TD-SCDMA可以说是起起浮浮,一波三折,期间承受着太多的压力。尽管这次的试验网仅仅实现的是384Kbit/s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但是,这样的一个数据却承载着中国几代通信人的期望,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虽然TD-SCDMA的商用进程有些过长,但是从我们投入的资金以及我国企业在移动通信技术上所掌握的技术积累来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更为关键的是,它为我国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接下来的测试工作就非常重要,更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不能急功近利。

从这一段时间各个媒体反映的情况看,大家对TD-SCDMA的试商用报有很高的期望,同时也对中国移动的试商用进程表示一定的不满,一是对一期测试用户数量太少表示不满,二是对数据业务的表现不是很满意。

我想,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盲目进行规模测试并不是科学的做法,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我国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以及了解全球3G发展的状况而进行,操之过急,反而会适得其反。

移动网络的测试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调试和优化,随着在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会出现新的问题,需要较长的测试和优化时间。因此,测试工作不可能马上大规模进行,而是循序渐进逐步进行。而且还要考虑用户的接受度以及终端种类和数量的影响,盲目规模测试还要冒承担巨额损失的可能性。

业界还有一种声音是希望中国移动尽快启动第二期大规模部署TD-SCDMA网络,甚至流传说二期网络部署要达到近100个城市等。我想,这同样是一个不现实的做法。

此次测试的TD-SCDMA网络满足的仅仅是R4版本定义的TD-SCDMA最低下行数据传输速率384Kbit/s。而目前已部署的HSDPA下行速率已经达到14.4Mbit/s,而且新部署的网络速度传输速率更快。

此外,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GSM网络,而且部分网络升级到GPRS和EDGE。加上联通CDMA2000 1X网络,此次测试的TD-SCDMA并没有明显优势。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清楚的看到,目前的TD-SCDMA试验网并不具备大规模放号测试和大规模二期建网部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按照正常的情况,TD-SCDMA理想测试的步骤应该是10万、100万、1000万三个阶段。目前透露的数据是,中国移动承建的八城市TD试验网一期容量是800万用户,如果加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个城市的TD-SCDMA容量,总容量将超过1000万户。对于一个成熟的移动通信系统而言,1000万用户是一个转折点,是能够真正达到规模部署的临界点。

也就是说,之前很多媒体和专家呼吁的TD二期规模建网并不会很快到来。

当前,TD-SCDMA测试网要做的是能够在现有的网络架构下实现稳定的通信效果,包括语音和部分数据业务的稳定运行。同时要加紧部署和测试TD-HSDPA以及后续演进的技术研发。

当进行第二期100万用户测试的时候,TD-SCDMA必须升级到TD-HSDPA,最起码的速率也必须达到2Mbit/s,并且要有成熟稳定的TD-HSDPA终端和数据卡,尤其是GSM/TD-HSDPA双模终端。

如果TD-HSDPA测试效果良好,则可以进行第三期规模测试,也就是向1000万用户测试推进。完成这个步骤之后,TD-SCDMA才有可能进行更广泛的二期建网部署,乐观估计时间大概会在2010年上半年。

另外,当TD-SCDMA测试用户达到100万用户的时候,必须要引入其他3G标准,判断TD-SCDMA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准是在竞争去寻找答案。

今天,HSPA以及WIMAX、LTE技术的进展速度非常的迅速,因此,对于TD-SCDMA而言,仅仅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摆在后面的困难将更大。尤其是当前IT与通信的融合,许多新兴技术对传统通信的冲击远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重,因此,TD下一步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清楚认识到目前所处的环境,认真做好下一步发展的规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