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依然美丽
(2008年6月12日-北川受灾一月祭)
李新兰
文/图
(征得新兰女士同意,本博特发<北川依然美丽>专稿,以纪念5.12死难的兄弟姐妹.版权所有,谢绝转发)
(二)
清晨,卫生部门在指挥所研究北川防疫。桌子上“北川县”那个牌牌就是县政府。

5月25日早8时,山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支援绵阳伤残人灾后康复重建”捐赠仪式在山东对口支援绵阳前线指挥部门前举行。正在救灾前线工作的副省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教育厅副厅长等省直其他部门同志出席了仪式。由于时间紧迫,我作为基金会秘书长没有宣读慰问信,大家分头准备驱车前往北川。

北川离绵阳多远,怎么去?
于是,我请国土局王工帮我找北川1:5万地形图,我们蹲在地上----寻找北川。

北川在这里!
但是,绵阳残联的陈理告诉我,昨天下午中国残联沈知非副理事长去了设在北川中学的指挥部,然而指挥部晚上就因防疫的原因撤到擂鼓镇的荒郊野外了。要去很困难,而且北川已封城,进不去了。

绵阳的同志告诉我:这次受灾最重的是北川而不是汶川,震中离北川比汶川更近,只是因为映秀镇属汶川,而汶川又是阿坝州。本来说上海对口北川,后来改山东,山东人重情义、历来是打硬仗的嘛。这些说法也许有感情的因素在里面,但我看到了人们对山东的信赖。
我必须去北川,去看北川残联的同志们。
找车、找人、找路——
5月25日中午,终于有绵阳残联纪检的林书记陪我去北川。

去北川的志愿者车队,一律闪着应急灯。这些车都是好车,开车的都是70、80后的年轻人。他们平时也许有些吊儿郎当,我们也总是笑他们没有信仰。国难临头,他们却这样义无反顾。丢下生意、远离家人、自带粮草、风驰电掣,一路向着灾区狂奔。还能说人家没有责任感吗?还能指责人家光认钱吗?第一次感觉有钱真好,帮助别人才有可能。

出绵阳往西北,40分钟车程到安县。安县县城所在地“花该”已成北川补给的大本营。这里同样受灾,到处是垮塌的房屋,只是没有全城覆没。但安县的口号是:抢救北川。
过安县继续向西北10公里是安知镇。安知与北川搭界,是北川救援的中转站,许多伤员从这里转运。在安知有巨大指示牌“正北方向----北川”!沿途都是救援的军队、军车。
过安知5公里是任家坪,任家坪收费站的“任”字被震掉了一半。从这里进入管制区,媒体、志愿者就此止步。
有绵阳残联林书记陪同,我们被特别放行。继续向北川的擂鼓镇走,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约定在擂鼓加油站与北川残联理事长彭长诗碰头。道上许多石头还没有清除,路的边坡还有松动的石头滑落。
沿途可见灾民领到物资满意地返回。山里老百姓最喜欢的是蓬布,他们说木头、树枝我们有,绳子一捆就可以避雨喽;生活嘛,有铸铁的锅和大米,山上有水就没得问题。老百姓没有抱怨,显得很平静。

我一直设想着见了北川的同志第一句话说什么?车还没停稳,就见一个身着橘红色T恤的汉子,从一片帐篷中奔过来。在帐篷绿色背景的衬托下,像一团火焰翻滚到我眼前。北川残联的彭理事长一双大手紧紧地摇着我的手,泪花在眼眶里打转。我赶紧别过头,我们没有通常的寒暄,连问候也没有。
我说我们去现场吧。他说:好,去现场。我们就默默地前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