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回到2000年
(2009-12-31 23:46: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路上的声音 |
感谢南方周末,在2009年12月31日,2009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一天,给了我反省十年的机会,让我宣泄的情感有了白纸黑字的见证。(http://nf.nfdaily.cn/epaper/nfzm/content/20091231/Articel17003FM.htm)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大中国翻天覆地的十年。
正如南方周末的编者按,这十年,中国急剧转型,社会激烈变迁。财富在重新转移和分配,社会分层日益明显,社会运作规则日新月异。每一个人在大时代的洪流席卷之下,都在主动或者被动地书写着自己的命运。
十年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变化有多么跌宕起伏,给每一个个体的命运带来的影响就有多么潜移默化。个体的集合创造了这个时代,同时时代又裹挟着个体一同向前。
我悔恨没有先知的智慧
回到10年前的命题吸引了我。我不光想到了自己,还想起了小我两岁的亲弟弟。10年里,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我完成了一个农民“鲤鱼跃龙门”的成长历程:通过高考、大学,我走出了川西南的小乡村,跳到北京这个大城市,工作单位也从省级、地市级一跃为中央级媒体。
但几乎无人知晓的是,同样是10年光阴,一个与我出生、成长在同一个家庭的男孩,却因为走上另外一条路,两兄弟的人生轨迹背道而驰,越走越远。2009年10月,弟弟在外恶意套现信用卡3万元半年后,律师函及警察接踵而至,在农村老家相依为命的父母面对现代社会的法律文书和专制工具,吓得不知所措。“长兄为父”。为承担自己应负的家庭责任,我拿出工作后的全部积蓄,代弟还账。在我看来,这个普通农村家庭现在的遭遇,是为10年前一个无奈的决定付出代价。
父母都是中国式的典型农民,老实巴交,父亲小学毕业,母亲文盲,至今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我生于1983年,弟弟属超生,1985年出生时罚款700元。两兄弟在父亲的棍棒下读到了初中。
1999年,我初中毕业。父母要求考中专,希望早点工作挣钱。我首次违背大人意愿,执意考上了高中。
我至今记得,父亲送我高一报名那个下午,告诉我,你弟不愿读书了,想出去打工。
当时我不懂事,并没有反对,加上父亲估计动嘴动手均无济于事。就这样,一个不到16岁的小男孩初中没有毕业,就早早地踏上了社会。事后证明,这是我乃至整个家庭最愚蠢和不负责任的决定。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我虽清贫,但在父母没日没夜在地里“找钱”,加上自己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的努力下,2006年,我大学毕业。幸运的是,2005年,我大四便找到了工作。毕业第一年,我偿清所有大学欠款。
而我在外求学的那几年里,初中没有毕业的弟弟,也正在经历命运带给他的曲折坎坷。
没有初中毕业证,他不能参军,也找不到正式的工作。他起初只能给饭馆刷盘子,或者在宵夜摊上打零工,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包吃住一个月200块钱。听说他去过好多地方,成都,陕西,山东,宁夏……最惊险的一次,他身无分文,竟从陕西武威扒火车转成都到自贡回了家。
漂泊社会多年,到我大学毕业时,他没有存款,也没有一技之长。2007年春节,我拿出仅有的3000块钱,送他去一家工厂学车工,2个月不到,他哭着打电话给我,手指被切断了。伤情虽没他说的严重,但他走出工厂后,又流向了社会。
和很多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一样,我努力工作,省吃,俭用,赡养父母,积攒每一分钱,规划我的人生。我以为这样就是在尽孝,一个儿子应该担负起的责任。但我还是忽略了他。
高中,我应该给他补习功课,带着他读完初中,或许能考上一个中专,至少会有一份谋生的技能,但我没有;大学,我应该给他写封信,跟他聊聊天、谈谈心,但我还是没有;工作了,有了积蓄,我应该试着带他走上一条自食其力之路,虽然我尝试了,但还是没有坚持……现在,我无数次地自责,这些钱可以供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在2009这个年末,忆及10年前那个夏末的决定,我还是悔恨没有先知的智慧。(北京 刘刚 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