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忽然想起,随手记下

(2006-10-24 20:58:55)
分类: 日志
独风孤雪 21:00:40
老师,还在不?
独风孤雪 21:04:44
老师点评极是!!!
独风孤雪 21:04:53
学生豁然开朗~~
独风孤雪 21:06:47
我突然意识到,在这样的环境中摸着石头过河,迟早会把我的激情磨掉,我急需像老师这样的主任或者朋友或者领导把我打琢成才,我想,我一直说我困惑,或许,这个结就在这里。
 
    刚看完冯小刚的《夜宴》,不是我偷懒,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到处搜了搜“婉后究竟为谁所杀”,当得到差不多98%的答案是“婢女凌儿”后,我也不得不“从众”一次,努力地回想起那不经意的一瞬间。不过,葛优死前,对婉后说的那句话,我想说不定会比他最近见谁就说的“神州行,我看行”更流行,就像“做人要厚道”一样,还有那句“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进入寻常百姓家——“你敬的酒,我怎么能不喝?”是的,就是这句,下次酒桌上,说不定谁就会学葛优的语气敬你酒,哈哈,也说不定,过不了多,这句“你敬的酒,我怎么能不喝”会成为某个牌子的酒的广告语,哈哈!
    看完老师给我的留言,就有了上面一段顿悟。
    下面是我的回复:
   
    老师点评,极是!
    以上仅是我的初稿,见报稿删减很大,只有1千余字,配图一张,三部分构成,伤者投诉,厂房回应,以及律师观点。
    老师说的不错,这篇稿子,换在别的地方,肯定只有被“毙”的命,这稿子之所以能发,除了江西媒体环境这个大因素外,里面还有一点小秘密。
    首先,我要解释一下,我在接到这个线索的时候,“妨碍司法公正”的想法一下子便出现在脑子里,稍微有点专业常识的人都知道,“正在受理当中,法院判决之前”的案子,是最好不报为妙的,记得这个道理在我跟你实习的时候就有和你讨论过,当然了,假如这只是个一般投诉的话,我80%会拒绝就索赔进行报道,或许转向监督法院(这也是看你的点评后才开窍的,这很可能是我接着会继续做的方向,谢谢老师指点)。
    紧接着,我问了刘岚也问了一起工作的同学,他们也都知道这点,但至于应该怎么办,除了说“可以客观、公正的报道”以外,再没有建设性意见,最要命的是,这个线索是报社一资深主任记者(换社领导以后,调任办公室主任)给我的,并且没有拒绝的机会(当然了,我也没想到过拒绝,怎么说,也可以跟老记者学点东西),仓惶中,上路了。
    我还得补充一点,这个也很重要,就是主任在改我的稿子的时候,他们也意识到有“妨碍司法公正”之嫌,最后直接把“今年1月13日,徐跃进一纸诉状,将高安市华美园食品生产基地告上法庭,索赔医药费、误工费等费用合计10万余元。截至昨日,法院尚未宣判。看出来的。”删掉,从见报稿来看,还以为是读者直接投诉的,这是我很纳闷的一点。
让我更纳闷的是,老记者在出差采访途中的一席经验之谈,让我又开了一下眼界,当然,接下来的只是一家之谈,并不代表我的个人观点:这位老记者是从一名实实在在的“土记者”做起来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讯员,然后在地方报纸从业,后来就到了我们报社(以前的《江西法制报》),一做就是近十年,这中间他获过不少新闻奖,当然了,我说的是江西新闻奖。但在和他的聊天过程中,我能体会到他最自豪的一件事,便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那件大事:经过3年的调查,终于把一个疑犯从“死刑”救到“无期”再到“无罪释放”,这篇发表在本省内参上的调查稿,同时挽救了3条性命——可见,我对他还是比较肯定的。
     但是,在谈到此稿的操作时,除了首先发现厂方的弱点“就算不能认定工伤,但在他的厂里受伤,其安全监督义务也没有尽到”,倒是让当时迷茫的我顿时豁然开朗,后来,他说,“单纯的你说我说那种都市类新闻稿没有意义,做新闻就是要有倾向性”,一直让我到现在都还接受不了!
    我想,老师肯定能够理解我的心情。   
 
    看着老师的点评,有措辞严厉的业务交流,也能够感觉到对学生的肯定和怜爱。但我希望,以后老师多多批评。要知道,你每提到的一点不足,不管是采访技巧还是行文结构,对我来说,都是一种鞭刺,受益匪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