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小林麻央乳腺癌死亡的真凶

(2017-06-27 17:54:38)
标签:

乳腺癌

家族史

早发现

分类: 健康教育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4b4cbe5d0b2d5608e5658c9079d4800a.png

这个周末,媒体真得很忙。

623日笔者也注意到了一条来自邻邦的消息:

日本的知名女主播小林麻央,于22日因乳腺癌去世,年仅34岁……

又是一位因乳腺癌而过早辞世的公众名人。

首先让我们默哀3分钟,寄托哀思……

 

乳腺癌是当今女性发病和患病最多的癌症。

特别需要提请注意的是,乳腺癌不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有相当长的生存期和较高的生存率。

乳腺癌患者已经拥有了日益良好的生存预后,生存期不断延长,生活质量也持续提高。

但是其对于死亡的恐惧,依然是摆脱不了的,这是无可厚非的生物本能。

因此大多数的患者依然比较敏感,尤其是当听到或看到乳腺癌病人的死亡时,就会联想到自己,怀疑自己也将去日无多。

这次还非常年轻而且经济条件极好的小林麻央的乳腺癌死亡,会不会给她们带来不好的影响呢?

肯定是会的!用一句并不恰当的比喻: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因此我们有责任,帮助她们分析一下小林麻央的乳腺癌死亡原因,有利于吸取经验教训,学会保护自己,避免重蹈覆辙。

 

由于小林麻央远在日本,笔者没有任何的联系咨询渠道,因此只能通过媒体报道来寻找线索。

报道不算很多,信息点也比较密集,可以发现在小林麻央身上集中了太多的标签:

明星、美女、学霸、嫁入豪门、又有能力又巨帅无比的老公、一女一男2个孩子……

患癌3年多,终年34岁……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b6c178f4d284380626f5d21250eb5db9.jpeg

前面的郎才女貌和儿女双全,与后面的患癌和早逝差别太大,令人唏嘘不已。

在大家扼腕叹息的时候,乳腺癌患者很容易对号入座,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莫大的恐惧。

我们开展讨论分析的研究假设是:小林麻央的乳腺癌死亡不具有代表性,是有特殊原因的,而我们是可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情况发生的。

 

首先想到的是重视家族史与否。

小林麻央是有家族史的,她的妈妈也是乳腺癌患者。

所以在她生病后,她妈妈总是在自责,认为是自己把“坏”的基因传给了孩子。

据说小林麻央就去做检测了,结果是“没有遗传性”!?

这样的故事情节,可信度很低。

但无论真假都很感人,小林麻央的一片孝心,天地可鉴。

结合其他事迹,可以发现她是典型的“为别人而活”的人,考虑自己的太少,太为别人着想了。

但是,退一万步来讲,即便真得没有检测出遗传性,那也只是针对目前已知的已经能够用于检测的那几个基因,无法覆盖所有的遗传物质。

再退一万步来讲,即便真得没有遗传性,还有家庭教养造成的生活习惯一致性的影响

总之,小林麻央是有千真万确提前预知的家族史的。

我们一再提醒,有家族史,不能受歧视,也不可自悲观,但一定要引起重视

那么,小林麻央自己是怎么样的对待呢?

可惜!在有家族史的前提下,她没有对自己的乳腺健康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想到的是早预防早发现

小林麻央可能没有基本的乳腺癌防治意识和早发现的行为习惯,还有一定的恐癌畏惧心理,导致了后来的逃避行为。哪怕你是学霸高知,万宝全书总有缺只角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媒体的报道,20142月,小林麻央在接受每年一度的体检时,“精密”仪器检测出她的身体“有异常”,而且就是在胸壁位置。这样的描述,应该是日语表达和翻译的问题。

体检结果是建议她再次进行专科检查,但却直到8个月后,她才再次接受检查。

体检是体检,专科检查是专科检查!前段时间这个话题蛮火的,以后有机会笔者再谈谈自己的观点。

在此提醒诸位,体检不能取代专科检查,前者只是后者的初筛。是初筛就有更高比例的漏诊和误诊。

小林麻央体检所用的“精密”仪器是什么呢?如今科技发展这么透明,不会因为她家很有钱而祭出多么特殊的法宝。

要么是最简单的胸片,要么是专业乳腺B

考虑她的年纪较轻,一般40或者50岁之前,又不重视家族史,是不大会用上低剂量螺旋CT或者乳腺钼靶X线摄片的,更不会用到核磁共振MRI

这里还有个问题,请大家注意!

即便目前乳腺钼靶X线摄片号称是乳腺癌术前诊断的金标准,也不能少了专科医生认真的用手来触诊检查乳房

将来即便AI有多么发达,医生还是要练好手、眼、耳、口的基本功,丝毫不能荒废了武功。

视触扣听依然是不可逾越的诊断利器

专业乳腺B超也好,乳腺钼靶X线摄片也罢,在检查过程中总会因为操作原因而影响结果。这种原因,不单单是操作技师手法和经验造成的,受检者的身体状况也是干扰因素,比如乳房过于丰满,检查时正在月经期等。

而专科医生的触诊有足够的自由度和控制力,在认真负责的前提下,仔细的较长时间的触诊是非常有必要的,绝对不能轻视其弥补仪器漏诊的效果,更不能冤枉医生耍流氓。

 

就是因为小林麻央的就医意识淡薄造成了乳腺癌诊断的延误,影响了后期的治疗康复效果。而且这仅仅是第1次的延误,后面还发生了第2次。

今天下面的空间不够了,下次再分析吧。


本文是春晓医生参与肿瘤患者生存健康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心得体会,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用于分享交流。

欢迎参与和关注本项目的同行留言,您的想法和建议,将有助于工作的开展。

微信公众号:瘤生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