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3-12-15 22:19:55)
标签:

育儿

    总是说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好了,成绩和结果自然是好的,到底什么是学习习惯呢?哪些是好的学习习惯呢?如何培养学习习惯呢?我在QQ上被一个妈妈问道,这个问题,是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 

    我去咨询我的老公,我问他是你老师,你应该知道什么是学习习惯,怎么培养,我老公只跟我说:“任何事情想知道该怎么做,就必须给一个定义,学习和习惯的定义是两个,我们只有把这两个东西的定义弄懂了,然后去做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和老公探讨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的问题中,我体会了很多,下面分享给大家。

    第一,我不是教育专家,我所能够解决的问题和方法是适合我自己的孩子,如果想笼统的问到学习习惯和方法,任何一本辅导教材,和网络都会给到大家很多帮助,但是那些都是笼统的说法,要想适合自己的孩子,培养学习习惯和方法,从了解自己孩子的问题开始。我的太多的方法非常适合我的儿子,有些方法可以普及,但是有些方法就只适合我儿子,因为我了解他,所以如果范范的说起学习方法的培养和习得是太笼统了,比如人人都知道课堂听讲很重要,但是如何让孩子学会听讲呢?这个就必须个人个案去处理了,没有一个好的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各位专家也会笼统写,提高孩子听得能力,提高孩子记得能力,提高孩子认真和专注度的能力,但是具体到每个孩子该如何做呢,似乎就没有那么准确奏效的方法了,所以必须从了解孩子,从我对孩子的了解和评估开始,这个了解孩子不能范范的说,我孩子不认真,不集中精神,这只是我们对孩子了解的皮毛而非真的了解,我们要做到真的了解孩子,比如,我可以解决我儿子上课不认真听课的毛病,是因为我和孩子,和老师沟通,和老公一起想办法解决,而不是给孩子贴标签,然后说他,要求他,批评他,反复说他,我解决儿子不听课的办法是,从老师哪儿了解到孩子不太认真听课以后就不爱举手发言了,从儿子哪儿沟通的结果是他认真听了,属于无意识走神,有的时候觉得等待老师判同学的作业或者随堂练习,他觉得无聊出现了小动作,走神的情况,这是我综合分析的情况,然后和老公协商该如何解决,老公说从他课堂举手发言解决,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列表记录,每天给他记录下每节课的听课情况,记录一个多月以后,孩子不让记录了,因为他已经养成了习惯,自从这样做以后,孩子明显改善了课堂的听课效率,老师也没有在反应,明显感觉到他进步了,回家功课可以看得出来,而且老师怎么讲的他可以给我讲的出来,这就是有效的解决问题和培养孩子习惯的方法。

    第二,要了解学习的过程,找到孩子问题出在哪儿里,作为学习的过程是听,懂,做,会,对,快,巧,这是我老公说学好数学的几个字,每一步骤都有每一个步骤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当我们看到孩子的错题的时候,我们要分析的就是这几个字,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孩子马虎,但是要知道马虎应该出现在快和巧的环节,如果孩子在这以前的环节都没有做好他就称不上马虎,所以,学习看似听了,但是真的懂了吗,看似懂了,但是真的会了吗,看似会了,真的能做对吗,对了,可以做的快吗,做快了,能方法巧妙吗?其实如果我们可以把这几个过程很好的抓住,抓紧,抓牢,把任何学习方面的问题,帮助孩子分析一下什么环节出了问题,有的放矢的解决就好了,比如,孩子拿到一道题,他根本没听到老师的要求就去做,老师说先听清楚在做,结果他拿起笔来就做,这样的错误就是他不会听,后面的环节都涉及不到,再比如,有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要求,但是未必懂,就像我儿子知道老师讲了16的含义,是十位是()个十,个位是()个一,但是他落实到笔头上,就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了,他听了,未必真的明白,这就是没懂,自然也就不会了,更谈不上对和快、巧的环节了,这个过程也谈不上马虎不马虎,所以儿子回来进门就可以告诉我那个题目是我不会不懂,那个题目是我会了我懂了,但是我没做对,哪些是我明明知道,也会做,也对了,但是丢三落四,就是所谓的马虎,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孩子自己就知道自己的错误在那个环节,他也会非常坦然的了解自己到底有哪些不会,不懂,哪些是不应该错的而错了,他自己就会对自己有了一个分析,从而不断地把会的做对,把作对的做快,把做快的做巧,慢慢的完成了学习的各个环节。

    现在儿子的学习,出现问题,基本上是,懂会对方面,所以很好解决,他现在可以保证自己会的就一定对,对的就一定要快,快的尽量可以巧算,所以这就是我们必须了解和知道的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个环节才可以有的放矢的辅导孩子,而不是笼统的说一遍,批评一遍,看到没得满分,就勃然大怒,看到成绩我们就生气,这都是不对的,这样的情况真心说,是我们太不懂得教育了。

     说到马虎,大家都会异口同声说,我儿子马虎,不认真,其实经过学习过程的分析,发现马虎这个现象只出现在快和巧的环节,之前根本谈不上马虎,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我问老公如何理解马虎的,老公说,对于儿子,他们已经熟练掌握的东西他还错就是马虎了,他已经会了,而且应该是反复练习的,比如十以内的加减法,他已经是一种熟练的计算工具,如果他在出现错误,就有可能称为马虎,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情况,所以马虎来定义孩子的学习是不客观也不科学的。

      所以,对于孩子的学习,如果我们肯认真的帮他分析一次,看看的,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我们会做出很多明智的做法,而不是每天喋喋不休的唠叨,和千叮咛万嘱咐,还有没完没了的催促。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100分的卷子不是孩子们考出来得,是他做了所有该做的才能够得到的,所以所有的满分孩子们都付出了很多,我们不要认为满分是他应得,他得到了固然说明他很努力,我们必须要知道,满分不是必然,不得满分也不没啥了不起,因为分数只能说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还有待改进,而不说明他是一个坏孩子,所以如果我们可以明白这一点,孩子就会轻松愉快的学习,从而放松的心情可以直接改善孩子的成绩。

    第三,我们总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其实是梦想,孩子绝不是我们培养的,而是我们潜移默化影响的,这个我深有体会,我发现我的很多毛病孩子会慢慢的学习,但是如果我慢慢的改善了,他也会慢慢的改善,还有,儿子的很多习惯都潜移默化了他爷爷奶奶,我才发现原来他小的时候,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每天虽然他不会说话,但是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从小看着爷爷奶奶干活,他慢慢模仿,然后就实践,发现果真不错,我每次做红烧鱼都是买鱼的时候让人家收拾好,然后回来做,但是每次买回来,儿子都会拿起鱼洗,我因为很少做这样的事情,我发现儿子洗的特别带样,而且的确非常干净,干活非常像样,我就问他,他怎么会做呢,他说他看到过爷爷经常弄,他就学会了,我当时就觉得是这样的,我家的很多家务活,儿子都会干,原因是我当初肯放手让他去做,所以他就学着做了,慢慢的潜移默化给他了,专注度也一样,我们说孩子,不集中精神,回想一下我们是否特别专心干事,比如有没有一边干活一边打电话,或者一边干活一边看电视,上网等情况,我们都不能专注,何况孩子了。

      我们每个都想找到一个方法,一用就可以把孩子培养好,培养出色,然后轻轻松松的,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身体好,阳光,性格好,看到自己的孩子一身的毛病,到处都是缺点,然后我们就气不打一处来,但是我们似乎有没有好的方法,一学习就是发现他一大堆的不会,做完了作业,我们不甘心让他做大量的课外题,就怕他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发现效果甚微,我们就发愁请家教,补习班,把孩子送出去,请进来,结果发现自己的付出孩子也没咋样,觉得特别心寒和着急,其实每个家长的这样的心态人人都有,但是真心想想,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在我们自己,我们盲目的羡慕别人,每天比较,从来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对自己孩子的问题有个评估,然后每天都指责自己的孩子,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什么都不好,从来不夸自己的孩子,恶性循环,其实解铃还须系铃人,让我们自己放平心态,多看看育儿的书籍,多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的放矢的找到一些方法,从而让自己和孩子都过得好,不要一味的追求最好,只要尽力了其实什么结果都是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