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其实对孩子的要求真的没有那么高

(2013-10-31 22:08:30)
标签:

育儿

    今天收到了老师的飞信,内容是说了数学学完了前三个单元,今天上午给孩子们做了一个口算练习,要求是一分钟内完成10以内的加减法一组,向全对的小朋友表示祝贺,同时说明了错误集中地地方,需要家长配合练习的点。

    儿子的名字榜上有名,我看了看全班30个孩子,16个孩子被恭喜,也就是还有一半的孩子没有全对,说明教学大纲其实对孩子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很多人可能都觉得我有什么可炫耀的,10以内的加减法估计太多优秀的孩子都已经会了,太多家长都会嗤之以鼻的说自己的孩子闭着眼都可以全对了,但是想想这是一年级对孩子的要求,他们就要求学会这些,需要我们扎扎实实的去配合老师做这些东西。

    太多家长不屑一顾,甚至对此觉得可笑,甚至有很多好的学校,有可能全班同学全部都会,老师就一带而过,不讲了,其实我觉得真的是太不对的一种现象,家长们却觉得要追捧这样的学校,因为进入这样的学校的孩子都是精英,他们比同龄孩子好,学的多,学的快,学的强,家长有面子,家长们为了孩子趋之若鹜的把孩子送往这样的学校,殊不知,如果孩子能力不能适应,其实对孩子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因为能力决定了孩子的发展,而不是暂时的优秀。

    其实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有过计算的训练,但是那个时候他们不是理解性的计算,而是死记硬背型的计算,我们家长不理解这里面的奥秘,觉得一味的赶快,看到邻居家的孩子都学乘除了,自己的孩子还在掰手指头数数呢,都觉得特别丢人,恨不得赶紧给孩子恶补,于是心珠算,赶紧的都上,让孩子学,无非就是要比其他孩子学的多,学的快,但是扪心自问,孩子们理解吗,他是真的对计算理解了吗?

    为什么,初中的孩子出现最多的错误不是不会,是算不对,为啥我们的孩子到了小学的高年级出现无数问题的根基是计算呢,很多家长反过来问,幼儿园都会算的题目,为啥初中生错,就是算错呢?

    小学一年级,老师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从数数到计算老师反复强调,我们反复的给孩子弄,真的丝毫不敢怠慢,我从来不觉得这是徒劳的,我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让孩子一点点的数,一个个去列式,我相信教学大纲要求的,老师肯定要讲,如果真的是向社会流传的那样,如果真的上学以后发现老师真的时代而过,我只能告诉孩子你不适合上这样的学校,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学校去上,因为小学是义务教育,他有义务教会你,必须按照大纲走。

    我庆幸没有去什么所谓的好学校,我觉得我来到这个学校就是好的,因为我感受到了踏实,一来没有了那么大的压力,我听不到其他孩子怎么样,我没有目标也就没有压力,在我眼里就我自己的孩子,二来,是我可以感受到老师仔细的按照教案,按照大纲教会孩子,孩子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不断的提高,三来,我庆幸,孩子没有被我和环境拔苗助长,我们是一个小苗,就应该按照他的轨迹去成长。

    两个月的学习,我看到孩子对很多事物可以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我看他对很多客观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了,我看到了他对与计算的理解能力提高了,不再是单纯的背下来3+2=5,而是知道其中的内涵,不再是做题在想我记忆中的结果,而是通过分析马上写出结果,这就是他学会的,他该学会的,也是大纲对他的要求。

    我对儿子要求不高,每天把老师讲的能懂,足够,因为仔细分析,揣摩老师每天讲的课程,我可以陪着儿子把一页课本看的很厚,就是我们要弄懂一个东西的内涵需要很多知识的构架才可以理解书上简单的几个符号的含义,然后又把书看的很薄,因为我们彻底明白了,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孩子他永远不会有遗忘,因为他懂了,是内心记住了,而不是靠着纯记忆记住的,这才是影响他一生的东西。

    语文也如此,写字,老师带着学,一笔一划的,我就跟着写,然后默默的记住,就行了,这就是学习,在听写,在遇到,他会想起老师当时怎么教的,而不是死记硬背,被逼着写,因为用心记住的东西是不容易忘的。

   其实对孩子的要求真的没那么高,我们太过拔苗助长了,无独有偶,这两天在微信盛传的孩子背乘法口诀的视频被被广为传播,我看了以后,觉得特别遗憾,有一个孩子毁了。因为任何功课都不是死记硬背出来的,而且那个小女孩说的太对了,那个小女孩顶多3、4岁,她已经想父母求饶,说太难了,我不会,但是父母浑然不顾孩子的感受硬要她背,其实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死记硬背就算是3、4岁会乘除又怎样呢,无非是父母的而一个炫耀,但是有人知道这个孩子20年以后的命运吗?都说早教,我们看到了无数早教成功的案例,但是这些案例后边后续报道我们似乎少有耳闻,这些孩子那个是出人头地的人才呀,看看那么多的状元,似乎我们也没看到哪个在当今富豪榜上榜上有名,或者在某一领域功成名就吧,反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当年似乎不怎么显山露水的人,却发展的很好,其实真心说课本和大纲对孩子的要求不高,是我们太过了,是我们走偏了。

    其实,我们如果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平心静气的看看课本对我们的孩子到底要求了什么,我们可能就会大松一口气了,可能有的家长会质疑,如果我们都慢下来,或者降低对孩子要求,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很想说,根基才是我们赢的资本,如果我们根基都没有打牢如何谈到赢呢,也许这两年我们不会崭露头角,但是相信,根基扎实的孩子在未来学习的道路上肯定是一路畅通。

    我还是那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会坚持和儿子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无论我们在什么样的竞争环境下,我们只要做好我们该做的,以不变应万变,结果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过程肯定特别踏实和扎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