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把他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复述出来,这个孩子的学习肯定是没问题的,至少听课方面肯定没问题,我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训练孩子复述在幼儿园学习的习惯,现在上了小学,在所有人都在为了解决和详尽办法提高孩子学习听课效率的时候,我确在努力,坚持的做着一件事,就是每天听孩子复述他所听到的课程。引导孩子一一说出,慢慢的享受孩子给我讲解的过程。
今天,我们照例是这样的,我询问着儿子他们上什么课了,儿子一开始跟我开玩笑的说,老师喊了上课,起立以后什么都没讲,我假装大吃一惊,然后对他说难道你们45分钟的课程就老师和同学大眼瞪小眼?儿子不,老师有一个要求不许说话,谁说话就到门外站着去,说完,儿子哈哈大笑,然后说,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每天都学到很多东西呢,好玩着呢。
步入正题,儿子开始跟我分享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按照课表顺序,结果儿子说他们上课没有按照课表上,我有些纳闷,算了不管他了,随便吧,我说那就按照你们今天上课的顺序开始叙述吧,儿子说,第一节音乐课,然后他就特别严肃的站的笔挺笔挺的,高唱起国歌来,告诉我要严肃,认真,并且要站好唱国歌,小家伙非常认真,然后是校歌,然后是一些练习曲子,并且打着拍子,我听儿子唱歌和打拍子听的津津有味,儿子认真程度一点不亚于他重新上课的,其实副科,可能我们太多家长不重视,其实我倒觉得该重视,因为这是很好的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课程。
儿子唱完了歌,然后说,该上数学课了,于是拿出数学课本,他当老师,开始告诉我老师这节课讲了什么,老师讲了书11页12页,首先介绍了6-10的数字的标准写法,就是最后6需要点5个点,在田格本进行书写,然后是重点给我讲了第十二页的青蛙过河的过程,是一幅图,10个荷叶,青蛙跳到荷叶上过河,儿子学着老师的话语说,青蛙从第一个荷叶跳到第二个荷叶需要跳几步,我的回答是一步,儿子说正确,从第二个荷叶跳到第五个荷叶需要几步,换句话说2-5之间有几步空,我说3步,就这样以此类推,儿子按照老师的提问和讲课过程一一赘述,我当然全部说对了,最后问为啥是这样,儿子说明了道理,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最简单的加法,但是其实也是一个思维的转化,孩子必须自己理解了他才能不乱,才能随便说而不会乱,这个过程我比较享受,他讲的很清楚。
接下来是英语,他说上课老师给他们放了录音,大家跟读,然后是游戏猜拳,得卡片,看谁得的多,单词卡片。他喜欢听有节奏的英语儿歌,所以觉得很快乐!
然后是体育,再然后是音乐,他说这节音乐课不是唱歌了,而是认识了很多打击乐,比如三角铁,比如撞钟,比如鼓,还学了节奏唱歌,他做了示范给我,而且很好,他很投入,自己说我认识了很多打击乐,特别好。
语文课,他说老师带着全体同学背诵了已经学过的课文,他当老师,让我当小学生,跟着他一边做动作,一边背课文,并且组织孩子们看图讲故事,图就是书上的图,儿子说有的同学讲的特别好,他都没想到,看来他是有收获的,接下来是老师布置预习的功课。
整个过程,我发现我非常陶醉,陶醉于他带着我读课文,有动作的读课文,我仿佛自己也回到了课堂,陶醉于孩子像个小老师似的,讲述着他所听懂的一切。
我喜欢这个过程,一开始引导他说出来可能有些需要技巧和方法,但是一旦孩子说起来,真的是让我特别享受,感觉很多东西他学会了,也能感悟到他哪些东西没弄懂,比如他讲不清楚的地方就是他的薄弱,我就可以和他一起探讨,一年级的课程,不是太难,一开始老师讲课的量也不是太大,但是显然经过了两周的学习,已经渐入佳境,而且我会通过孩子讲述,品味着老师讲课的重点,品味着数学思维的灌输,品味着孩子一点点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昨天在听了一个关于教育的讲课,有几句话感觉很有道理,他说到了提高孩子听课的最好方法就是复述,因为这是孩子把老师所讲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思想以后表达出来的,这个过程需要孩子第一听懂,第二理解,第三转化变成自己学到的,第四语言表达,这个过程是孩子学习能力和习惯的最好体现,我庆幸这个过程我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做了,而且坚持了三年,三年我就做了让孩子复述,而且越详细越好,到了一年级更是如此,而且我会帮他提炼,记录,日后也算是给他的一个回忆。
我喜欢这个过程,每次孩子说完了,我都会觉得感恩老师,老师讲的太到位了,很多我忽视的东西老师都讲了,其实我们总是抱怨小学什么都不学,老师什么都不教,宁可花钱到外面补习,相信补习肯定能够提高孩子成绩,相信花钱肯定改善孩子的学习,但是我们确永远不去追究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到底在学校里学了什么,他们每天至少在学校里呆一天,足足7、8个小时,我们不去关注他学到了什么,我们甚至不知道孩子到底听到了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对孩子说要认真听课,上课认真听,好好学习,我们每天都对孩子充满了殷切的希望,但是我们居然回家连孩子每天学了什么都不知道,太多家长都说,一问孩子怎么样,他就说不错,还可以,但是一到做作业,考试成绩就不好,原因是什么?
昨天碰到一个同龄孩子,妈妈抱怨两周了不知道孩子学到了那篇课文,数学学到哪儿了,一问孩子,孩子就说老师没留作业,在学校都学完了,但是妈妈心里不踏实,于是到处报班学习,其实花钱到外面补习,我不完全反对,但是真的是要做到花钱花在刀刃上,孩子真的在课堂上学的特别扎实,学的特别好,他的能力和精力已经足以应付学校的知识和内容,那么去提高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他连基础的东西都没弄明白呢,连老师的要求,老师的讲课都没听明白呢,真的不要去盲目的到外面学习了,因为付出肯定无结果,他课堂上都不听,课外就听了,根本不可能。
我在孩子小学阶段就想做好几件事,第一,一定让孩子学会听讲,把老师的话全部领会清楚,第二,坚持每天给他记录,他所学东西,第三,坚持每天把他在学校学习的东西砸瓷实,第四,坚持和孩子一起听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去做,第五,坚持用驾校联系本和老师沟通,不管其他家长写不写东西,我都会把孩子当天回来以后的情况进行说明,老师第二天不管她看不看,我做了该做的,就好了。这就是我唯一能为孩子做的几件事,至于学习课外班,我如果真的逃不掉这个圈子,我想我也会尽量的往后延,不想用课外补课内,因为那是得不偿失,孩子必须明确他在课内是他学习的阵地,他要想冲锋陷阵,就要找对阵地,也许我们会输在起跑线上,我不担心,因为我也没有想把儿子培养成精英,他只要具备了学习的能力,他能够发挥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他,而不是我,我只做好我该做的,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了,我暂时不会盲目的去投入到课外教育,而是很好的品味孩子课内教育所学的一切。
和儿子一起品味学习的过程,我发现了课本的魅力,我发现了老师讲课的艺术,其实关于小学教育,我们早有耳闻,小学讲的特别快,课本写的特别简单,必须在外面学,大家都学你不学就落后了,以己之力不能改变大环境,很多妈妈都劝我,孩子零基础学习,跟不上,费劲,还是要学,否则很麻烦,我也一度担心,矛盾,焦急,但是和老公一商量,决定,就这样零基础的学,看看孩子上学的情况再做决定,儿子上学了,我发现老师讲的非常到位,没有上来就讲加减法,没有上来就测评孩子,分类处理,没有提前加快进度,想想也是,大纲的要求在那里摆着呢,课本的内容在那里摆着呢,如果他真的讲的特别快,孩子跟不上估计我们做家长的也不干,肯定需要按照大纲和课本进行课程设置,不可能老师因为绝大多数孩子都会了加减法就不讲课本了,不讲这些看似太简单的基础的东西,况且通过儿子讲述,配合看课本,我发现其实课本里的奥秘真的太丰富了,课本中的每幅图,每个字,每个练习,都蕴含着太多内容,老师已经给我们一一剖析了,我们真的好好看看课本,让孩子把每幅图,每个句子都能够讲明白,真的就学透了,其实这的好好的研究课本,发现每天我们有太多的内容可以去学习,去扩展,去理解,很多课外的东西看似很难,其实都在这些隐藏在课本中,我通过儿子的赘述才发现,很多数学的思维理念和寓意都在老师讲课中贯穿,都在课本的图中一一呈现,真的需要我们好好和孩子揣摩。这个过程真的是品位学习的过程。
还是那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我就想这样每天品味着儿子跟我分享的课程,我心里踏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