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2013-09-15 20:20:09)
标签:

育儿

    周五孩子的作业,老师给判了,有些数字写的不够规范,应该说称不上错误只是不规范,因为写数字本身,没有错误可言,就是规范性的问题。因为周五有事,孩子在爷爷奶奶家,当时电话跟我说了,有不合格的作业,我说等回来我来处理,等我看到这份作业是周六,我当时什么都没说,顺手给老公看了一眼,他也什么都没说,因为太累了所以只是让孩子完成他该完成的东西就好了。

    今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这件事,就和老公聊天,我说:“你看到儿子的作业本上被老师打了那么明显的叉子,你似乎没啥反应呀,你的心态真好。”老公心平气和的说:“其实,这算什么呀,要是看透了就是一个加强练习的事情,很简单,练多了,就好了,如果孩子没错,孩子全都对那就不正常了,我们不要求一步到位,只看他是否进步就行了,至于最后的结果,顺其自然。”

    其实我很多时候的心态真的是受到了老公的影响很深,是的,我们太多的家长在追求孩子一步到位的结果,我们追求名校,追求每天都做对的题目,追求孩子每天都听话,每天都可以非常优秀,其实,没有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犯错的,老公他们也一样遇到了犯错的新初一的学生,他们老师们流传的一句话:“不犯错的学生,是不正常的,再优秀的学生也会有他犯得不同的错误,只要我们可以正确对待错误,改正错误,就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但是有种错误是不可原谅的就是原则性的错误,记得施钢老师曾经讲述他的育儿,他很少批评孩子,但是一件事他狠狠的给孩子了一个教训,那就是4岁多的孩子,一天姥姥把买菜的零钱放到了小柜子上,孩子偷偷的拿去买了零食,被发现,大家认为这个涉及到了道德品质问题,全家人都对孩子说教了,而且很严厉,孩子也得到了教训,哭的很伤心,孩子非常想得到爸爸的原谅,但是施钢老师认为说教不足以让孩子铭记,于是他让他站在自家大门口反思15分钟,全家人都觉得孩子已经意识到错误了,不要这样了,但是施老师依然坚持,谁都不能说情,因为这是原则,孩子在楼道里哭得撕心裂肺,施钢老师的心理也非常难过,但是原则性的问题的处理必须让他一次就记住,不能在犯这样的错误,有助于孩子一生的发展,这件事,以后这个孩子真的再也不敢了,他再也不敢犯这样的错误了。

    其实真的是这样,有的时候想想,孩子犯得这些错误算什么呀,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只要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误得出正确的做法,改正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他认识到这些错误改正就好了。

    我们不能每天都因为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就非常着急,比如很多家长看着孩子练琴,比如看着孩子做作业,比如看着孩子读书,恨不得,一天就要达到一个高度,必须的,其实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但是如今这个快快快的时代发展把我们耐心等待的心情给磨没了,恨不得,我们今天要是不会,或者没有好的结果,明天我们就已经输得一无所有了,今天老师给我们打了叉子,明天我们就没有希望了。

    很多家长不愿意看到老师给孩子打叉子,会因为错误说孩子,于是孩子慢慢的躲避家长,因为他也胆怯老师打叉子,迫于压力撒谎,躲避,各种扭曲的问题就会出现,如果我们可以阳光一点,正确看待这个叉子,不那么在意,尽管他十分刺眼,但是我们可以看得开,比如知道问题所在,就像这次我儿子作业本上的叉子是因为书写和老师不一样,那么好,我们就在下一次书写的时候努力的和老师写的一模一样,就好了,其实没什么,他如果第一次就能够写的和老师和课本标准一模一样,他除非是天才,否则都需要练习,其实说明他手部协调能力差,手的精细度不够,还是那句话能力不足,好的,认识到这一点解决,练习,没啥!

    儿子非常坦然,无论他作业还是幼儿园时的测验,多少分都没关系,他知道得了一百分他开心,我开心,但是得不到,有错误,没关系,改了就好了,所以他从来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让自己有压力,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和代价,我们只要心里明白,孩子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希望他尽可能的一步到位,但是过程很重要。

    我给儿子的态度,决定了儿子对待他作业和学习的态度,现在我发现儿子特别会注意错误的东西,比如错了,他马上自己分析为啥错了,比如这次写数字,我也没想到老师给打了叉子,因为本身写0-5,对我们任何一个家长来说都不会认为是问题,但是当我看到叉子的时候,我稍微有点吃惊,儿子的解释倒让我放心了,他对每一行为啥老师给打了叉子做了详尽的分析,因为接下来的作业还是书写0-5,儿子这次真的非常认真,几乎和老师的比对着,稍有不满意的都不行,明显的比昨天让他改正写的不标准的要好的多,昨天他写的时候,我给他还挑出几个写的不好的,结果还是打叉呢,所以儿子已经意识到了,必须认真,必须踏下心来认真的写,必须和老师的一样,这个对他的促进作用太大了,远比我说他,批评他的作用大很多,他自己就意识到了,所以不用说了。

    就像我把作业本递给我老公一样,他什么都没说,反而觉得很正常,他说在练习练习,慢慢就好了,他给儿子的信心,儿子更是如释重负,因为他会觉得我们可以和他一起面对这些叉子,我们可以理解他,我们可以原谅他,而他自己则不一定可以原谅自己,所以他会有更多的感悟去改正错误,如果我们看到这些劈头盖脸的说他,或者发火,勒令他写,他会觉得非常冤,而且他会把所以得注意力放到与我们对抗上面,而对学习并不关注了,恶性循环,反而效果更差。

    其实每个孩子一开始都对学习很有兴趣,他之所以慢慢厌学的原因是因为他慢慢发现,结果重于过程,他努力半天,也许结果不好,但是他真的很努力,但是他努力的过程没有人赞许,他就慢慢的失去了努力的动力,当然结果慢慢越来越不好了。其实很多人从最后一名追到中等也许很容易,但是从第五名追到前三名真的很难,但是这个过程孩子的努力是必须得到认可的,否则他会没有了任何动力。

    今天我学会了一句话:“学习好的原因是什么,要想学习好,请记住三件事,一是动力,二是动力,三还是动力。”是的,想想,人干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是什么支撑着我们一个劲儿的努力着,拼搏着,是的可能是那个非常光荣辉煌的结果,但是那个结果不是每时每刻都实现的,支撑我们努力的是,朝着这个绚烂结果而努力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在努力,在提高,在进步才能距离我们最终的一步到位更近。我们之所以可以坚持上班努力工作,动力源于为了家庭生活更幸福,所以这个动力是一种源源不断激励我们的努力的源泉,学习也一样,他努力在努力的结果自然就是好的,但是如果结果不是很好的时候,我们不能否定孩子的努力,所以告诉孩子只要你努力了,今天比昨天进不了就是好样的,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而至于一步到位的结果,不要太看重,孩子和我们都会轻松面对学习。

    所以,如果我们看到今天比昨天的进步,那么我们就距离明天的一步到位更近了一步,如果我们可以放平我们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和我们都会感到特别轻松,特别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