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背景 |
《风声》上市半月,各路反响不俗,聊以欣慰。这个几经折腾的东西耗了我两年时间,也让我尝到了“颠覆”的滋味:写到12 万字时,一念之间,推翻了,从头来。然而出版需要的故事梗概,我却是几经推翻终无果,他人写的几个我也都不满意,最后无法,只好放弃。现在就这样,书上连个内容提要都没有,属于少见。前不久长沙的《潇湘晨报》编辑袁复生兄做了我一个访谈,可能是出于报道的需要,顺便加了一个“故事梗概”,我觉得蛮好的,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给我平添了一个欣慰。现摘抄如下:
日伪时期。
杭州,西湖边。
代号“老鬼”的我党地下工作者X和代号“312”的国民党地下军统人员Y,潜于日伪情报组织内部。某日,我党集结抗日反伪志士开会的消息走漏了风声,“老鬼”知情而报,情报不幸被敌人偶然截获。敌人为找到“老鬼”把所有嫌疑人,包括“老鬼”和“312”一齐软禁在裘庄,个个击破。就在这危如累卵之际,完全与世隔绝的老鬼和312却在无数耳目的监视下,以让人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传出了情报。
《风声》具有强大的叙事力量,“风声”紧急:“他或她”如何掩护自己?如何传送情报?如何转败为胜?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如何既坚强如铁又狡猾似蛇?它以生死攸关、成败一线的悬疑,引领我们穿越一座封闭的迷宫,云里雾里,扑朔迷离。但《风声》的力量不仅在于情节,也在于它对人物形象的有力塑造,那个神秘的“他或她”渐渐从迷雾中显现,“他或她”具有强大的智力、坚不可摧的信念和超凡意志,让我们被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所震撼、所感动。
与《暗算》一样,《风声》讲的是在被软禁中如何把情报传出去的故事,但不同的讲述者却有“东西之别”的版本:东风,西风,静风,形成《风声》的结构像一个迷宫。《风声》的主题是多重和丰富的,但在这重重主题中,有一个主题是最根本的,那就是:人如何承担责任——国家民族的责任,自我完善的责任——人义无反顾地承担责任,由此成为真正的“英雄”……这是一部志士仁人为国家民族事业英雄战斗的壮歌,是一部令人慷慨激越的英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