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心里的几片羽毛(之三)

(2006-06-13 01:28:54)
分类: 随笔

03:说说《解密》的真假问题很有意思,似乎也有必要。

《解密》见世至今,断断续续有不少读者给我打电话或来信,他们在问我一个共同的问题:这是真的吗?这个问题听来很简单,答案似乎就在我的唇齿间,然而我却深感难以回答。难以回答也不是不能回答,只是我缺乏回答这个问题的热情和愿望。坦率说,我宁愿把它当成为我和读者之间的秘密。退一步说,我说什么其实也是不作数的。真和假对作者来说似乎是个客观问题,但对读者来说却绝对是个主观问题。可以说,《解密》在投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小插曲,恰是我有这方面体会的最好的证词。

虽然不在眼前,但我还是没有忘记,我写好《解密》的时间是2002年8月3日,第二天下午,我同时给两家刊物寄去,一家是华南的,一家是华北的。因为都是朋友,回音来得比较快,但结果都是令人沮丧的。华南的刊物的终审意见是:因为人物和故事太奇,缺乏现时性。华北刊物的意见是:涉及的题材的太敏感,建议换个故事的壳。我理解,把两方意思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真假的问题,前者在指责我假,怕读者不接受;后者却在担心我真,怕给刊物惹事。截然相反的意见令我感到很惶然,好在后来中青社李师东和《当代》洪清波两位“大编”另眼相看,得以有现在的好下场。有人说,我是因祸得福。也许吧,毕竟中青社和《当代》的影响要比前两家刊物和出版社大得多。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话说回来,有这个体会后,我对《解密》的真假问题实在有些讳莫如深。不用说,编辑首先是读者,也许该说是职业读者,高级读者,他们代表的也是读者的意见。也就是说,一部小说问世后,确定真假的权力其实并不是作者手里,而在读者手里。这时候,我来如实回答问题,就显得很不明智了,所以,还是保持沉默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