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言

(2006-10-13 11:56:44)
分类: 乡村爱情-农家闲情笔记
狠是喜欢研究方言的用语,这几日在看《马大帅》,佩服的五体投地(原因分析等等道来),几部戏都在讲些东北的方言。比如“坷碜”(丑)“来切”(来客人)“难心”(不好办)啥的,狠是羡慕同学们的地方话。在我学生时代的时候总是听着温州美眉和妈妈嘀嘀咕咕,而我们眼巴巴地看着类似讲韩国话的她兴高采烈,然后挂掉电话时,总是集体强调在房间需要讲国语。认识一个朋友会讲上海话、成都话和不错的英文,真是佩服。我也有家乡话,可是小时候出来的早,在乡音没有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就离开了,但是听力是绝对的标准,不出三句就可以听出是不是老乡。很短的时间回到家乡,出去买东西或者打车都想说说家乡话,可回应过来的都是“您是外地人吗?北京的吧”其实听到这样的回答狠伤心,与自己的家乡距离很远,虽然当时我在现场。

然而刚刚开始拍戏的时候,需要多少向当地语言特点靠拢,一说到“啥呀”,或者“咋得啦”,语音就自动调高,完全是下意识。所以,声音在耳机里听都是飘飘的,不太实撑。自己也着急的抓耳挠腮,满脑子通红,甚至在一次导演不断该词之后,只想记得方言的种种说法,忘记台词,然后惨烈地爆发,哭着冲出现场。剧组整个班底在赵老师多年的调教下,都非常善良地静静等待和好心安慰,最终从牛角尖钻出来,找到了适应的表达方式。后来发现方言的讲述不单纯是在字眼上或习惯用语,更多的是音调,如果用普通话的音调来说什么啥或者咋得啦,照样听着不是当地人。不过,一旦来到一个地方,仔细关注聆听当地方言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方言包含了相当充沛的地方文化特色,也可以从方言里感知这个地方总体人民的性格和生活节奏。有的精细,有的粗朴,有的小巧。音调也犹如美妙不同的旋律,唐山口音向上飘扬,东北口音向下沉淀,飘荡着不同的味道。没有美丑之分,据说法语是世界上最为好听的语种,可并没有那么绝对,语音多并且具有弧度,就可以早就不一般的“旋律”,比如杭州话。最近蜂窝煤在抒写整理一本据说给他和桃子未来宝宝的川语材料,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忘记自己血缘里的味道,除了鲜香红色液体的腥味,还有家乡的音色调式。

很想多听听爸爸妈妈的当地语言,无论是亲亲的,还是剧中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磨练心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