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汽车如何定义人生

(2019-04-08 15:12:42)

汽车如何定义人生/严辉文

 

“有钱、任性”,曾是网络上流行的富人行为标签。有人从车辆选配上进行了验证。比如胡润研究院发布过一个中国豪华车品牌特性研究白皮书,选取在华豪车品牌中最具代表性、市场覆盖较广的八个品牌进行调查。

 

“那些从我们身边飘过的豪车”到底承载着怎样的社会人生呢?前述《白皮书》称,豪华车主整体年轻、高学历、高收入,其中男性占76%,近1成车主在国外生活超过3年,豪华车主认为自己自信、坚强、热情。从豪车车主收入看,平均个人月收入达3万元,家庭月收入8.8万元,其中家庭月收入超10万元的超过30%;家庭平均总资产880万元,超过1000万资产的达10%。果然不出所料,有钱是基础,有钱才具备“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条件,有钱才有可以挥洒自如的青春,甚至于有钱才能显示不同凡响的汽车个性。

 

 

我们已经稳稳地进入了汽车时代。如果再确切定义一下的话,高学历、高收入,自信坚强热情之类的高尚人生似乎已显示:一部分有条件的人进入了豪车时代,另一部分人进入了羡慕豪车和以车取人的时代。

 

以汽车来定义人生,以汽车影响社会,是其来有自的。

 

自有汽车以来,汽车文化就深刻地介入着人类社会。有资料显示,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进入了汽车社会。当时“州际保险公司发现,有75%的中学生有汽车驾驶证,有60%的学生为了交际而使用家里的汽车。汽车已成了青少年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些青年少不仅乐于以汽车电影院为交际平台进行幽会,热衷于高速赛车,喜欢通过把车篷揭掉之类对车子进行大改动来彰显个性,而且随之出现了大量与汽车有关的青少年俚语、隐语,深深地影响了美式英语口语的变化。(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时至今日,汽车作为当代文明的标的物,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意义上的存在。一方面,汽车制造商不断追求人性化的设计,以最大限度地贴近人类需求制造汽车文化的卖点;另一方面,人的个性化需求,人们用脚投票用钱袋投票,人对汽车的依赖和偏好式选择,反过来又赋予了汽车以拟人化的性格特质。

 

车有性能,人有性格。在汽车时代,至少人车相配又是大有学问且历来被人重视的。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就在他的随笔中描述了他自己的“汽车个性”:喜欢只有两个座位、手动挡的敞篷车,他多年来所拥有和换过的三辆车都是这种类型。“敞篷车有什么乐趣?不消说,就在于没有车顶。没有车顶,一抬头就能看见天空,等红灯的时候,我基本挂在空挡上,心不在焉地看着天空。”(见村上春树随笔集《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

 

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好人选择好车。毫无疑问,村上的敞篷车就充分体现了他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个性。他自叙居留意大利的汽车生活中,常见的是小排量、手动挡汽车,他自己也偏爱开手动挡汽车,甚至于在文章中还不失时机地给女性读者出点子:“手动挡汽车开得好的女性会显得更加魅力四射”。“觉得她们飒爽灵巧,拥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视野,是人格独立,坚守自己人生道路的人。”村上没有说他自己的车是什么牌子,看来不像是什么特别牛气的豪车了。但是对于小说笔下的人物,他从来不吝惜笔墨,写他们对汽车的特殊爱好,那些独立的寂寞的富有的老男孩们,大多是喜欢有个性且不那么大众化的豪车的。

 

显然,所谓好车,绝不等同于豪车;反过来,豪车又可能因为不得其主而陷入某种尴尬。与上述《白皮书》同样流行且相映成趣的是一款叫做“什么人开什么车”的帖子。比如奥迪车,90%是领导,10%是冒充领导的暴发户;保时捷卡宴车,黑社会大哥,通常没有疑问;沃尔沃车,低调的有钱人,低调到你不知道他的钱是从哪来的;宝马车,100%是暴发户;别克君威车,富家子弟,但是不太富;本田雅阁车,乡党委书记或者农村暴发户;腾翼C30车,信心满满的屌丝;吉利金鹰车:贫困村干部的儿子……

 

这实在是一个叫人哭笑不得的榜单。有人觉得神准确,有人觉得躺着中枪,有人觉得太委屈,有人觉得无所谓。从某种意义上讲,追求豪车或许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如果说《白皮书》稍有一点励志的意思的话,那么“什么人开什么车”榜单就失之于武断和牵强了。

 

以宝马车为例,首先,这个榜单标签化的倾向,难免有以偏概全之讥。曾记得一个相亲的节目,有位自身条件很不错的男嘉宾一出场,因为他说喜欢宝马车,就遭遭了众多女嘉宾的好一阵议论,甚至于有女嘉宾直接就“灭灯”否决了,理由是不喜欢开宝马的男子。事后证明,直接将开宝马车的等同于没素质的暴发户,也是一种太深的误会。

 

其次,又的确有那么一些宝马男,显示出了作践车子的不良素质。宝马车,有人取其谐音曰:别摸我。岂止是不能摸,开这种车惹事的新闻还真是时常见诸报端。相关统计未必十分准确,但有迹象表明,宝马车主飙车、醉驾、打人、欺路霸市,概率或许是高得有点离谱了。

 

再次,宝马车的流行,还代表着一种追逐豪车的趋势。我以为,没有钱的人固然不必羡慕豪车,就连富有的人也不必以豪车作为必要的身份“标配”。发达国家的人喜欢小排量经济实用型汽车,而国内豪车市场却一路飙升“风景这边独好”,多少有点失于理智,恐怕也与这股“追豪风”不无关联。毕竟豪车并不等于身份,而豪车带来更多的个人开支与更不低碳的资源消耗,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更为关键的是,豪车对非豪车已构成了一种莫明其妙的排斥性,使原本更应该点赞的经济适用型小排量车,有时受到不应该的社会冷遇和鄙视非议。

 

选择一辆合适的个性化的汽车“装扮”自己,定义自己的人生,已经汽车时代的人生路上的重要选题。有钱没钱,大家都不必任性了。当然,汽车个性是有必要宣示一下的。我以为,适合的汽车是一辆价格适中,至少是自己喜爱、养得起、尽可能低碳的车子。适合的汽车“装扮”,则是熟稔的驾驶技巧,是恪守交通规则,是在对人、对自然、对社会足够的尊重中所显示出的良好汽车教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