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辉文散文|秋辣椒的味道

严辉文散文 |秋辣椒的味道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因为秋辣椒而喜欢秋天啊。”
那天,我在微博上随意发了这句,没什么深意,无非是庸常日子里,以类似文字游戏的方式,寻找存在感或者穷开心罢了。
没想到,还是引起了一些反响。有网友甚至留言说,蛮好的题材,来一篇啊。
这样说起来,我好久没有写这类文字了。为什么呢?借用一位诗人的说法恐怕是,苦于赞美。
想想看,关于季节性的赞美文学,熙熙攘攘的,充斥了报刊,填满了微信平台,似乎不缺我那一篇。
网友还是点醒了我。
时下挤满了眼框的那些文字,赞美的基本上都是些更容易引人赞美之物。比如桂花啊,菊花啊,实在不济,还有树啊叶什么的。现在不写红叶,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秋辣椒,大概属于一种远离赞美的物事。不用说,植物与人类一样,有些简直是为了廉价赞美而生的,有些则远之。
我想为秋辣椒点赞,与其说是由视觉引起的愉悦冲动,不如说是经胃满意所直接推动的。
食堂的林师傅,手艺超赞。他是我生活圈子里,为数不多的经常被自发赞许的人物。现在从秋辣椒的角度联想,我疑心,他的令名或许主要是得益于善使秋辣椒的缘故。
所谓众口难调,意味着食堂的菜难做,几乎像理发师理不了自己的发一样,成为一道天然的命题。就说辣椒吧,一下子可以难住众多厨师。因为这玩意可以立马把人类分成了两类。吃辣椒的,以及不吃辣椒的。泾渭分明,你根本找不到中间派。厨师不管作怎样的选择,都会失去另一派的拥戴。
林师傅做的鱼,汤汁里面常常浮着十数片辣椒。立马提升了鱼的质感,直接把我的胃送到了天堂。我注意到,这个时候,那些常常嚷嚷怕辣的人,都埋首吃鱼,忘记了世上有怕辣这回事。而像我这种不怕辣的人,更是着意盯住辣椒出没处,手疾眼快,根本不容许他人捡漏。顺便说,吃秋辣椒,首当其冲要拈红的,红的缺货,不妨选择半红半绿的。只有到无才可选时,才会轮到绿椒。
有人看了我写的这个玩意,立马尝试辣椒煮鱼,如果达不到食辣界与怕辣界雅俗共尝的效果,千万不要责怪在下夸大其辞哦。
首先,你不是林师傅。所谓运用之妙,唯存乎一心。煮辣椒,也是需要专业素养的。
其次,任何事物都有秘诀。别说我没有提醒,手艺之外,食材很重要哦。现在是大棚混乱了季节的时代,辣椒作为菜市场当然的主角,一年四季,都会压断街。在菜市场干菜区有尖红辣椒,辣椒末,辣椒粉,时鲜区,红的绿的,长的圆的,辣椒渐欲迷人眼。也许你挑回去的辣椒,压根就煮不出像样的味道。
林师傅么样挑辣椒呢?我索性帮人帮到底,贵在一个土字。
至此,我可以亮出谜底了,我大费周章所说的秋辣椒,其实是土辣椒。大棚里既然乱了季节,就不存在季节意义上的秋辣椒了。至于你要问我,土辣椒之外,其他的辣椒算不算秋辣椒,我甚至愿意冒不讲道理的风险说,那玩意连辣椒也算不上。还是说林师傅吧,他通常会早起,专挑菜场旁边,没有固定摊位农户的散摊子。因为只有他们的筐子里,才可能会随意地堆着一堆纯粹跟着季节走的土辣椒。正是那些大小不一,颜色不齐,还疙疙瘩瘩不顺眼的玩意,才拥有不凡的天赋。用这种辣椒煮的鱼,才可能臻于味道醇厚的境界。跟那些从外地辗转批发而来的各类辣椒比起来,土辣椒实在是其貌不扬,乏善可陈。不过作为资深秋辣椒爱好者,我还是要再次提醒,辣椒不可貌相哦。
说到土辣椒,有农村经历的人,肯定会回想从前。比如我,故乡早在十几年前就拆迁了,要回味故乡的味道,众多关于乡愁的说辞,根本没实质性的用处。除非用上土辣椒来攻胃。
记得母亲在这方面,也算是好手。秋辣椒不光是在审美上容易被人忽视,在种植上也是。很多种田人,在夏季,打虫施肥,整枝理叶,把辣椒很是当回事。只是一过了大收获的夏季,很多人就置辣椒树上明明暗暗的小白花于不顾,先开始自曝自弃了。这个时候,母亲仍会继续上心。她把那一畦畦的辣椒树,当作是时光的宝贝。再次培土理枝,浇水施肥,辣椒树也像懂得投桃报李的典故,于是再次蓬蓬勃勃大器晚成起来。直惹得乡邻们盛赞:这辣椒真有玩意,比夏天还多。
故乡拆迁了,进了城的母亲,仍然忘记不了辣椒。门口人家种花种草的小片土地上,母亲通常只会种辣椒。而我不需要像林师傅那样起早床,就能有幸尝到土辣椒,从我个人的体验看,这就是幸运。请允许我得瑟一下,秋辣椒的味道,就是秋天的味道,时光的味道,乡愁的味道。
特别鸣谢长江日报江花副刊——
http://cjrb.cjn.cn/html/2018-11/26/content_106693.htm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号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掀髯一笑
微信名:掀髯一笑
微信ID:whyanhuiwen
严辉文,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武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左手写作,右手评论。已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逾200万字。有以教我请垂询——
邮箱:542183561@qq.com
微信私号:yanhuiwen100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