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能否改变“文学那个圈”
(2014-05-28 07:05:12)围观能否改变“文学那个圈”
严辉文
上一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近日通过微博曝光圈内评奖猫腻,直指某诗人通过到处活动以争取鲁迅文学奖奖项。这条微博迅速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见5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就某诗人跑“鲁奖”一事,方方两发微博称,“听同事说,我省一诗人在鲁迅文学奖由省作协向中国作协参评推荐时,以全票通过。”与此同时,同为湖北作家的陈应松也坦陈:“作协成为了某些人内外勾结文坛混混牟利的工具。”
方方的微博表明了这样几层意思:一是该诗人作品很差,二是该诗人通过到处活动通过参评推荐,三是她身为湖北作协主席,需要表明态度,阻击文学圈内评奖等方面的歪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又据说文学的江湖水很深。这一段文坛公案似乎再一次显现出“文学那个圈”,也不宁静。我与我省某年轻女作家聊到方方微博时,该作家说,“作品获奖有时已不是一个褒义词,甚至于我们在说到某部作品很差、很没有前途时,常说,可以去评奖了。”
“文学那个圈”有很多恩怨和是非,有了微博之后,一些圈内的笑话,也不免常常见诸微博,甚至于成为受围观的热门笑话。比如某些作协官员的打油诗,不论是艺术水准还是价值观取向,在网上早已倍受诟病。而作品的研讨、作品的优劣、作家的人品和节操、作家圈内关系化庸俗化倾向甚至于作协体制的弊端等等,网友也可以通过微博一窥微妙。这回身为湖北省作协主席的著名作家方方,自曝家丑如果属实,显然再一次揭开了作品评奖中可能存在的猫腻,无异于又扔了一颗重磅炸弹。
文学最终是靠实力说话的,莫言是写出来的,但是在文学生态日渐脆弱的今天,显然也有一些通吃式的混混、一些禄蠹之徒、一些投机之人混迹其间,有时甚至于已经让人们分不清,文学那神圣的领奖台上站着的衮衮诸公,文学的成色到底有几许。
文学最应该拒绝又最难以拒绝权力和金钱的渗透。实话说,金钱和权力对于文学的污染,已经到了有点触目惊心的地步了。假如那位诗位真如方方所说,诗写得差却擅长活动,偏会来事搞活动,且在评奖过程中轻松把众多身为高校教授的评委搞定,最后竟以全票通过推荐,那么,这里面就很难说没有金钱和权力的幢幢魅影。
在“文学那个圈”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退休的领导干部,已经有非常严重的到一些相关协会机构任职的倾向。官员来袭,如果仅仅是附庸风雅,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这样一来,不仅使一些文艺性的协会变得官气很重,主席副主席比官场更容易超编,而且他们在垄断话语权的同时很容易把持一些地方的文艺圈。一些人鼓捣出来的作品大使水准,也大大地影响了正常的文学生态。实话说,一些地方的报刊的文艺副刊,早已将最宝贵的版面沦为了最没有文学价值的“老干体”的天下。
文学生态遭受世俗污染久矣,诸种笑话早已在圈内外流传,似乎已经很难找到遏制的办法。我希望微博的透明公开平等互动有利于改变这一现状。比如方方阻止非常态获取鲁迅文学奖的决心,相信这次不会成为毫无用处的努力。而涉事诗人也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公案,这又让我们看到了透明公开的公共舆论包括法律手段介入“文学那个圈”的力量。文学作品该不该发表、该不该获奖,一些作家该不该得到非正常的评价,该不该获取文联、作协的重要职位,放到公共话语公间来经受考验,在网络时代已不可避免,我们希望微博能为赢回正常的文学生态带来一线希望。
0528嘉兴日报评论:http://jxrb.cnjxol.com/html/2014-05/28/content_725525.htm
0528北京晨报晨思:http://bjcb.morningpost.com.cn/html/2014-05/28/content_289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