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面化的赴港招商真“招伤”
采桑子
今年5月,某省招商团在香港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早餐会。一位参会的香港企业家透露,参加者共约40人,花费约4万元,人均1000元。这位身为亿万富豪的企业家感慨:“一顿早餐花1000元,我不掏钱都觉得心疼。”(8月26日《人民日报》)
这种“史上最贵的早餐”,其实是一些地方政府赴港招商的常见景观。如今赴港招商日渐门面化:一是赴港招商已成规定动作。时间、议程、对象之类已相对固定。二是赴港招商所费不低。所谓穷家富路,到香港招商就是准备烧钱的。香港几家最高档的酒店,如金钟香格里拉、万豪和湾仔君悦,都是招商团经常入住的酒店。这些酒店的普通标准间,都要2000元左右一晚。显见,除早餐外,各种消费都是很豪华的。
门面化的赴港招商,虽然对引进外资、提升形象、发展经济之类不无裨益,但是,这些与公款奢侈之风、官员的享受之风类比起来,是否得不偿失,还真未可知。
赴港招商日渐门面化之后,浪费公帑几乎成为一种不可避免且日渐扩大化的趋势。一是赴港招商哪些人去,早已没有了规矩。在一些地方,每年去招商成了体制内够级别官员“排排坐,吃果果”的一种机会。对此,就连一些基层干部早有烦言,这是去招商还是去公款旅游呢?
二是赴港招商有没有必要每年去,也没有人问个为什么,更遑论对赴港招商进行绩效考查了。反正是为了面子,每年只要把所有能够扯上关系的客商都请到,甚至于不惜搞假签约,重复签约、做戏签约,求得更可观的门面效应就OK了。至于是否真的招到了商,谁知道呢?
门面化的赴港招商,使地方政府的清廉和效率难免真“招伤”。比如,容易成为狠刹“四风”的避风港。虽然在狠刹“四风”的语境下,一些官员在内地会选择避风头,但是到了赴港招商就什么也不怕了,而且还会振振有词地说是招商引资的需要。“史上最贵的早餐”不是发生在中央相关禁令颁发之后么?如此奢侈就连香港客商也看不过眼了,人家都不把奢侈消费等同于投资环境,人家都认为“政府招商,还是简朴为佳”,我们的官员为什么偏爱奢侈浪费呢?这算不算借机挥霍呢?
不仅如此,借赴港招商的机会,一些招商团还会带上有权有钱的职能部门负责人,甚至于通知一干门路广的企业家随行,这也令人觉得有猫腻。一些相关的贪腐案例显示,这未必不是一些官员上下其手,逃避监管获取灰色收益的一种途径,因此,对此种门面化的招商,要刹一刹了。
0827楚天金报评论:http://ctjb.cnhubei.com/HTML/ctjb/20130827/ctjb2133099.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