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咨询研究:咨询师VS培训师

(2009-04-22 21:22:41)
标签:

企业管理

管理咨询

管理培训

管理经验

企业误区

李华

财经

分类: 管理咨询
    昨天我的企业客户请一家培训公司来做培训,这是10个月前我的客户为了提高中高管人员的管理能力,不断派人参加“赢利模式”培训班,三天课程1.28万元/人,加上差旅费,人均花费1.5万元,参加培训的有19个人,总花费28.5万元(遗憾的是我陪伴客户10个月,却没有听到客户的中高管人员对培训的正面心得体会,培训没有起到期望的效果)。培训公司承诺有一次回访巩固练习,客户忙,一直拖到现在。培训公司来的是北京分公司杨总,开堂首先声明“我是企业经营出身,是做经营管理的,不是培训老师”,一下午先是花了一个小时播放李践老师一堂课的片段,然后是以原来讲三天的课的大纲挑出一些章节做互动两个小时,互动性强,主要是由参加过培训的人回答:是否按照培训内容做过?做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障碍?杨总在过程中做点评。
 
我说说对这次培训的感受,这个培训公司的明星人物是行动成功学创始人李践,他这几年推广的培训《行动成功学》、《赢利模式》很火暴,他做培训首先鼓吹他曾经仅5年创造过把他的公司资产从20万增长到2.5亿元的奇迹,赢利能力有时说120倍,有时说290倍,这么好的赢利能力,2001年他把公司卖给了李嘉诚和记黄埔旗下的TOM.COM公司,现在却成为这家培训公司的董事长。我觉得李践和杨总在培训中讲的都对,涉及到成功企业的因素几乎面面俱到,但是不能细推敲,因为许多因素之间往往都是矛盾的,比如:提倡企业追求“全方位客户满意度”是有前提条件的,企业不会追求超出成本预算的客户满意度,也不会追求超出自己客户定位之外的满意度;提倡企业追求“物美价廉”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对于大众消费品、快速消费品,企业是需要追求物美价廉;但是对于高档消费品、奢侈消费品,企业是要追求物美价优,绝不能物美价廉;提倡企业追求“品牌虚拟价值”基础上的超额利润,与提倡企业追求“物美价廉”自相矛盾;提倡企业追求“快速”“快鱼吃慢鱼”,也是需要有前提条件,在品质保证前提下快速才有意义,若企业资源能力达不到,单纯追求快就等于自杀;提倡企业与“标杆企业”看齐,也是需要有前提条件,若企业资源能力达不到,简单照搬标杆企业的做法就会适得其反;罗列成功企业的经验和管理的最佳模式是典型的培训做法,但是企业是千差万别的,各种因素是互动的、此消彼长的、资源也是常常不足的,作业也不是按照逻辑方法和理论框架做事的,简单拿着标杆企业模式要求所有企业,不仅很难执行,也会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咨询公司和培训公司同属智业,但是经营方式、人员能力结构是不一样的,各有长短,不能混为一谈。咨询不同于培训,咨询师不同于培训师。有人说咨询师英文是Consultant,把咨询师比做“企业医生”,即通过“望、闻、问、切”给企业诊断、把脉,然后给企业“开药方”,拿出解决方案,然后“治病救人”。但是这也不是中国大多数咨询师能做到的,只是少数具有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咨询经验的人能做到。有人用英文Trainer来定义培训师,把培训师当作“企业教练”,更像一个羽毛球教练,教你打羽毛球,如何握拍、站、发球,如何通过训练掌握各种技巧,击球点、爆发力、反击,提高球技,打败对方取得胜利。但是目前培训师还不具备做企业管理教练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做系列培训课程,也大多是传授管理知识工具方法,可能能教会企业管理人员学习使用管理工具方法,但是在实战中如何解决问题,培训师不真懂管理,还做不到,只能靠企业人员的自我领悟和发挥。
 
从目前的培训师能力结构看,现在的培训师主要擅长说,口才出众,仪表整洁,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很少,讲述的理论知识基本上也没亲自应用过,虽然教授一些管理工具方法,但也都停留在技术层面,课程练习也往往处于模拟阶段,不是在实战中应用,所以培训师只是teacher,还做不到Train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