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脂的婆姨 绥德的汉

(2003-10-29 21:20:10)
分类: 旅行札记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的经历总是令人留连回味的,回想起来,就仿佛又行走在路上
 
早就听到过陕北民谣:陕北的山来榆林的水,米脂的婆姨实在美,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碳。据说:米脂曾经出了貂禅,绥德出了吕布,米脂、绥德而得名。
 
想象总是浪漫的,有着无穷的空间
 
想象着米脂婆姨什么样?米脂婆姨一定结实健康、朴实热情,代表着陕西女人的气质品性与黄土高原所散发出的质朴气息,据说她们灵巧的手会做花枕、鞋垫、围裙、披肩、裹肚、坎肩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她们能帮助丈夫干活,把家庭的里里外外打理得舒舒服服,直到把丈夫爱得不愿意出远门去闯天下为止。。
 
想象绥德男人拥有壮实英俊的体魄和敦厚豪迈的阳刚之气,外省人把陕西男子称作“陕西愣娃”,一个“愣”字,不失幽默地抓住了陕西男子的某些特点,为人老成正统,待人温厚诚恳,脾气倔强坚毅。据说“陕西愣娃”们迷恋家乡的一山一水和家庭的温暖,喜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碗吃面条,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大海碗的老稠酒,一口气就喝下去了,表面上温和中庸,但一火起来犟脾气就犯了,七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我被这民谣的说法吸引,在银川准备回北京时,临时改道走陕北。
 
我先到榆林,然后向南沿210国道走106公里,过了米脂(当地人念“米资”),就是绥德。
    
    绥德四面环山、被水环抱,县城通过多座桥彼此相连接。由于道路上跑着卡车、拖拉机、客车、摩托车等等,尘土飞扬,加上被山环抱,空气异常污浊,污染极为严重。
    
    与城市规模相比,绥德县政府比较宏大,明天山西省建设规划会议在这里召开,太阳落山十分,交警还在指挥道路画线,桥梁油漆,学生在组织清扫街道,与此同时,在落日的光影下,烟尘腾腾,辛辣气味呛嗓子。
    
    我为了寻找老窑洞和头顶围着白肚毛巾的陕北老汉,东打听西打听,城里是找不着了,打听到山沟里可能有。下午我租车去寻找老窑洞、陕北老汉,一个司机带我去薛家坪高家沟,出县城向北到四十里铺(这里顶起绥德最有名的产业——石雕),进山里,山沟里盛产石雕用的石材,薛家坪村就是靠采石致富。人们用原始办法,从沟底开凿石料,吊运上来,切割成各种规格的石材,用卡车运到公路边,就形成210国道数公里的石雕雕刻展示场。
    
    再往山沟里走,就到了高家沟,在向南的山坡上伫立着窑洞,我来到一处用小石片垒砌的窑洞建筑,这是一家财主的院落,有百年历史。进入一进门,是马夫屋,南侧是一系列牲口棚草料棚,由于财主有三个儿子,牲口棚草料棚一分为三,进入二进门,东西是厢房,正房有三大间,全是用石板修葺(不同于现在的建筑,现在建筑用的石材块大),排水沟都修的很细致,木结构经过一些雕刻,看得见以前用漆漆过。
    
    外界人们都追逐一脸油黑、头包毛巾、身穿黑棉布衣的陕北老汉,但是在今天不容易找了。一是习惯在改变,我见的七八十岁老汉,衣着变成现在的衣服,不包头了,头上戴个类似回回的小白帽。当地人说:冬天比较容易看到老人头包毛巾,年轻人早已不这么了。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主要因为曾经米脂出了貂禅,绥德出了吕布而得名,宋代绥德出过韩世忠(与岳飞同为大将),以后再也没有出过赫赫有名的人物。当外人问起,米脂绥德的人都垂头叹气。
    
    绥德县城是找不到什么了,只是过境而已,没有什么停留的理由。
    
    明天我一个人包车沿无定河,经定仙焉去河底村,从那里摆渡黄河,进山西。
    
这张照片上的窑洞不是老窑洞,是我在正北楼下拍的窑洞,老窑洞照片一直没有时间扫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