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昕宝31个月。我的镜头下,昕宝的一举一动对于我来说,都是美的)
从博友那里看来的一件事:妈妈不在家。孩子在睡觉,孩子尿湿了裤子,奶奶没有带锁匙去给孩子拿干裤子。孩子和奶奶开心的玩起了躲猫猫,将门关上了。奶奶尝试着让孩子将门打开,孩子却是一会儿开一会关。时间一长,奶奶急哭了,孩子被奶奶的情绪也吓着了,没法安静的将门打开。最后奶奶将玻璃砸了拿到桌上的锁匙开了门。妈妈回来后,仍心有余悸,很担心孩子心里受到了惊吓的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身边的人情绪往往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如果奶奶能镇定些,不要那么着急,孩子很有可能能单独完成开门这件事,那样就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心理上不会有任何阴影和影响了。
昕宝在2岁零四个月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婆婆在外面玩,昕宝在睡觉。我那天准备回广州的。看了还在熟睡的昕宝,我一时没多想,将门带上,去叫婆婆回来。等我和婆婆回来后,才发现两个人都没有锁匙。窗户是防盗窗,婆婆用竹杆试了下,根本就没办法拿到桌子上的锁匙,也没有办法将门打开。婆婆很着急,担心昕宝会吓着,会哭,这下怎么办呀,昕昕会吓着的呀。我当时也很急,但我很快让自己将情绪平下来。跟婆婆说:“不要着急,将宝贝喊醒来给我们开门。”我们隔着防盗窗叫昕宝的名字。“昕昕,醒醒,帮奶奶开门,奶奶没有锁匙。”“宝贝,来帮奶奶和妈妈开门,奶奶和妈妈进不去,宝贝。”我们两表面平静的这样喊着。也没喊几声,昕宝就醒了,一看门关着,妈妈和奶奶在外面站着,她从床上滑下来帮我们开门。婆婆说:“穿鞋,床边有脱鞋,昕昕。”我们没有将着急表现出来,没有慌乱,没有惊吓,昕宝赤着脚走到门边,一下就将门帮我们打开了。从她下床到将门打开,没有超过一分钟。开完门,让她继续睡,她又爬上床睡了。我和婆婆松了口气,都非常的高兴。我当时激动的将这事告诉老公了,老公也很为昕宝骄傲,我们都被昕宝感动了。
我们对昕宝进行了表扬,她很高兴。一起出去,也多次主动的开门,更加的有了兴趣。同一类事,但结果却是不同的。平时我和昕宝在一起时,很注意她的动手能力。开门这些平时也有和她玩过,比如说:老公下班回来,我会让昕宝和我一起开门,让昕宝自己开,拿着她的小手,教她如何开门。那一次,真正的用上了。因为我们没有表现出来惊慌的情绪,所以没有吓着她,昕宝很容易的就完成了这个小小的举动。
平时多让宝宝接触一些日常生活行为也很重要。我在炒菜时,昕宝总会学我的样子拿着锅铲翻炒。昕宝在14个月的时候就拿刀削土豆,我和婆婆也是担心的不行,担心她割到手,在旁边精神高兴紧张的看着。
遇事保持冷静,可以让宝宝更加超常的发挥和完成一些平时大人觉得很难的动作。身边大人的情绪完全可以对孩子带来不同面的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