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及社会问题的关注
(2024-12-18 23:41:24)
标签:
时评历史文化教育随笔 |
论政治及社会问题的关注
张珏成
由于最近又看了一些有关政治及社会问题的文章、视频,特别是有关台湾问题的东西,我产生了一点想法。为了廓清思路,决定写成文章。
为什么要讨论政治及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件事情?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及社会问题的关注,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对我来说,从稍知世事开始直到现在,有60多年了,一直都关注政治及社会问题。
小时候,年轻时候,这种关注是一种学习,通过这种关注,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适应能力。
稍长,乃至中年时候,这种关注是一种展现,体现自己的思考、能力、口才,包括卖弄自己的才华。
50岁以后,我对政治及社会问题逐渐失去兴趣。近些年,甚至连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都不看。
我以为,政治及社会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宏大的政治及社会问题,如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官员腐败、政治体制改革、台海形势、住房政策等等;一类是个人身边的政治及社会问题,如邻里关系、小区环境、同事和朋友关系、单位经营情况等等。
当然这个划分并不绝对,而且和个人的社会地位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其身边的政治及社会问题就越大。“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陈蕃身居庙堂高位。
人是社会性的政治动物。一个人身在社会,不可能不受政治及社会形势的影响。可以说,政治及社会问题对个人的生活有决定性影响。
但是,反过来说,对于一介草民,他对宏大的政治及社会问题的关注,对问题本身几乎没有丝毫影响,不起任何作用。这种关注的全部结果,充其量只能增加他的谈资。
由于社会地位的原因,对其所关注的宏大政治及社会问题,草民就完全不可能掌握全面情况,不可能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也根本不可能参与宏大政治及社会问题的讨论,参与所关注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位卑不敢忘忧国”固然是美德,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倒是过度发表个人意见,有“空谈误国”的作用。一旦形成社会舆情,会干扰当局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举措。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应该尽量减少对宏大的政治及社会问题的关注,尤其是轻易不要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另一方面,一个人应该努力关注自己身边的政治及社会问题,并参与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因为身边的问题,自己会知道更多的实际情况,对问题的认识更接近真相,提出的解决方案更切合实际,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更重要的是,因为“位卑不敢忘忧国”,但一个人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管好自己的言行,才能通过身边的人,将自己对政治及社会问题的影响传播出去。
历史上,“位卑”而关注宏大政治及社会问题的人,有一些是出于牟取个人利益的考量。1965年发动的那场运动中的风云人物如聂元梓、蒯大富之流,实际就是看风向而动,以求获得政治利益的人。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除了关于宏大政治及社会问题的各种消息,还有很多“花边新闻”。对于这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更是应该不予理睬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