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狭颂》相关石刻

(2024-12-16 17:41:55)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教育

随笔

《西狭颂》相关石刻

 

在成县天井山鱼窍峡一带,还有几处摩崖石刻与《西狭颂》相关。

《天井道碑》,为摩崖石刻,全名为《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亦称《天井道记》《天井山记》,汉灵帝建宁五年(172)镌刻,今已不存,亦无拓本留存。它与《西狭颂》记载是同一条道路的不同路段。宋代洪适《隶续》中录存《天井道碑》的碑文,是其唯一的记录。

该摩崖石刻的位置尚未取得共识。古代志书对天井山的记载比较模糊。据当代成县本地学者考证,天井山在鱼窍峡北侧。因其山顶有洞穴,其状如井,深不可测,故名。

《汉武都太守耿勋碑》,摩崖石刻,又称《汉武都太守耿君表》《武都太守耿勋碑》《耿勋碑》《耿勋表》《天井山摩崖》等,位于鱼窍峡东部峡谷之北侧崖壁,亦即西狭栈道之东延伸段,在《西狭颂》东边约1.5公里,背山面河,刻于汉灵帝熹平三年(174),记述并歌颂耿勋修缮交通要道的功绩。耿勋于熹平二年出任武都太守,是李翕的继任者。

摩崖通高260厘米。隶书题额“武都太守耿君表”18字,纵高90厘米,横宽12厘米,字径约11厘米;碑文高150厘米,宽145厘米,隶书22行,满行22字,凡455字,字径6厘米。2001年,《耿勋碑》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又增设了保护性观碑亭等设施。

《耿勋碑》地处幽谷,外传拓本极少。南宋洪适著《隶续》,首次收录其碑文,此时已有十余字泐失。由于漫漶严重,明、清两代皆有修复性开凿,且存在改写现象。传承至今,《耿勋碑》泐损、改写文字更多,于是有学者做考证、释文工作。

“桃花碑”。在《西狭颂》摩崖刻石东方20余米,下临黄龙潭,距水面5米左右,有一通摩崖可望不可即,字口模糊,如雾里看花,无从辨识,不知所记,当地人称“桃花碑”。经考证,该摩崖刻石实为《马琥题名》,其高110厘米,宽115厘米,隶书6行,满行约7字,字径17厘米,字数不详。

《西狭颂·题名》左侧,镌有《马义夫题记》,高84厘米,宽70厘米,书行楷7行,凡55字,字径约10厘米,刻于宋代孝宗赵昚淳熙五年(1178)。

对照《马义夫题记》《马琥题名》二石刻,通过历史文献考证,确定此二石刻为同一时间所留题、镌刻,马义夫与马琥为同一人,时任成州知州,两刻所列其他人员姓氏相同。

因此,根据历史文献,可补全相关信息:马琥,字义夫,崆峒(今属甘肃省平凉市)人,淳熙四年知成州;成州通判吕宜,字义甫,其籍贯未考;成州文学掾王辉,字德润,其籍贯未考;客人费昌辰,字子渊,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客人王彦诚,字鼎光,冯翊(今属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人;同行者尚有吕宜之子吕仿,字号不详。前一日,同谷县尉王信之开辟、清理道路。

《西狭颂》周围遗存南宋时期摩崖题记6处,《马琥题名》为其中之一,另外还有《卑牧题记》《王正嗣题记》等,这里略过。

此外,为便于大众观赏,甘肃省的兰州碑林摹刻了书法瑰宝《西狭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