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狭颂》简介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随笔文化 |
《西狭颂》简介
《西狭颂》刻于东汉灵帝刘宏建宁四年(171),为该摩崖石刻的俗称。所在之地,东汉时归益州武都郡下辨县,今属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位于成县城西之抛沙镇,踞天井山的鱼窍峡之西狭中段(庄子山冈至青龙头段)南侧面北崖壁(即阴面)上,去谷底约10米,因其位置而称《西狭颂》或《西峡颂》。
根据石刻之内容,后人称其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有《李翕碑》《李翕颂》之简称;根据石刻碑文上方篆书题额,又称《惠安西表》《惠安西表摩崖》。
鱼窍峡,两岸峭壁如削,折叠峙立;一流清溪似玉,曲折回旋。水势跌宕变幻,为湍、为瀑、为池、为潭,泻玉飞雪。《西狭颂》之壁下有一“黄龙潭”,传说古代有黄龙自潭内飞出,故又俗称《西狭颂》为《黄龙碑》。潭不大而幽深,水不澈且青浑。云白天蓝,苍树青岩,游人古栈,尽映一鉴。
《西狭颂》是研究东汉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物,其四周还有宋代、清代、近现代一些名人的访古题刻。2001年,《西狭颂》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侧建有保护性碑亭。《西狭颂》高220厘米,宽340厘米,由碑额、碑文、五瑞图、题名四部分组成,其整体印象见下图所示拓片。
游人面对崖壁看去,摩崖石刻顶端为题额,从右向左,五瑞图、碑文、题名依次展开。按此顺序,五瑞图、碑文、题名的拓片拼接形成此图,但相对位置并不准确,并且原石的五瑞图、碑额、正文、题名等不在同一平面,但这些从拓片中看不出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