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汕头小公园
标签:
旅游文化历史随笔 |
观赏汕头小公园
张珏成
在离开汕头之前,10月31日上午,我们去汕头小公园观光。
汕头市开埠之始,为1858年6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当时,清朝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增开潮州府等十处通商口岸,潮州府的口岸即设在沙汕头(后称汕头),为十处通商口岸之一,属澄海县管辖,那时汕头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不为世人所知。以后,逐步发展成为老城区,有三环13条街。
汕头小公园即老城区,为汕头市开埠之区域,承载并见证了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小公园较好地保留了20世纪30年代汕头市街区原貌,以街道交汇处的中山纪念亭为中心、环形放射状布置道路。据说,当年汕头市商业之昌盛,仅次于上海、天津、大连、汉口、广州、青岛,位居全国第七位;港口年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广州,位居第三位;是岭南地区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繁荣城市。
小公园景区有国内建筑面积最大的近代骑楼建筑群。骑楼是融合了潮汕、欧洲、东南亚等地建筑特点的建筑形式,由上楼、下廊两部分构成,下廊是人行道,上楼一般是住家或仓库。小公园也是汕头历史建筑最集中的区域,有晚清末及民国的官府衙署、领事馆、洋行商会、公寓私邸、影院酒楼等,多数为华侨返乡投资建设。
我拍了几张照片作为观光汕头小公园的记录,见图1~5。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用脚步度量了小公园的2、3条街道,领略了中心区域的中山纪念亭和南生百货大楼、附近老妈宫及其对面戏台的风采,参观了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邮政总局大楼、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存心善堂,并在潮人码头一带漫步。
倘佯于小公园街头,恍惚置身于1949年之前上海、天津、武汉等地的外国租界或香港,因为其总体建筑风格极其相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