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孔见欣喜
孔见欣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18
  • 关注人气: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石刻艺海之华珠——16

(2024-09-22 22:20:32)
标签:

科普

历史

文化

收藏

随笔

古代石刻艺海之华珠——16

插话——古汉文字

中国的石刻中,主要是碑刻记载了中国文字的发展过程,如秦篆、汉隶、唐楷等。但记载古汉文字的碑刻,目前只看到仓颉书》《岣嵝碑》,还有《夏禹书》《莱丘铭》等的拓片

古文字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中国,古文字指留传下来的秦统一六国以前的文字,即原始文字,包括仓颉书、夏禹书、夜郎天书、贵州红崖天书、四川巴蜀符号、云南东巴文、岣嵝碑文字等。秦统一六国后的文字是小篆,又称秦篆,是一种统一书体。

实践上,应该分类界定古汉文字:

1蝌蚪文,因古文字最早见于孔子宅墙壁中的书籍,故称“壁中书”。又因形似蝌蚪,而称“蝌蚪文”,包括仓颉书、夏禹书、岣嵝碑文字等,为骨刻文之前的象形文字符号。孔子宅墙壁中书籍上所见文字中,并不包括骨刻文和陶文、甲骨文,但包括秦统一六国前的各国文字。不能确定是否包括钟鼎文。因此,需要有骨刻文之前这个限定。

2骨刻文和陶文。骨刻文指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为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陶文指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与骨刻文大致为同一时期。骨刻文在山东集中发现,在赤峰、关中等地也有发现,这个发现是对甲骨文的补充及更细致的区分。骨刻文和陶文晚于蝌蚪文。

3甲骨文,因其刻在龟甲、兽骨而得名,形成于殷商时期。在作为中药的“龙骨”上,清末金石文字学家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并确定为汉文字。又因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的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其所刻内容多为占卜、祭礼等,故又称卜辞。甲骨文晚于骨刻文和陶文。

4金文,系铸造或刻在青铜器的铭文。青铜器多为钟鼎,所以也叫钟鼎文。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晚于甲骨文,起源于殷商,盛行于周代,笔画比甲骨文丰富,并有一定的装饰性。

5春秋战国篆文,为秦统一六国前的各国文字,主要是石鼓文和部分简帛文,有人称为大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文字有很多差异,这里统统称为春秋战国篆文。其出现时间晚于甲骨文,略微晚于钟鼎文。

所谓大篆,并不是一个科学严谨的概念和说法,而是相对于小篆的一种叫法,不是统一书体,是小篆出现之前的各种篆体文字的笼统称呼,包括甲骨文、钟鼎文、春秋战国篆文等。

石鼓文,得名于战国时期秦国石刻,其形状似鼓,于唐代出土,其上文字称为石鼓文,是最早的刻石文字。但石鼓文不限于战国时期秦国文字。石鼓文又称籀文、籀篆,因周宣王时太史籀而名。因出土的秦石鼓文字记述狩猎之事,故该石鼓又名《猎碣》,又因其地名而称《雍邑刻石》。

简帛文是刻在竹、木简或写在布帛的文字,其时间跨度从东周晚期、春秋,直到西汉初期。这里限定为秦统一六国前,所以是部分简帛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