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孩子一起面对

(2022-06-02 23:58:10)
标签:

教育

文化

育儿

和孩子一起面对

 

张珏成

 

我一直关注有关孩子成长的一些讨论。

因为自己是一位父亲,在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关注有关孩子成长的一些讨论。

现在,自己的孩子成为了父母,自己就成了一位祖父。儿辈为了他们孩子的健康成长,经常和我交流孙辈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在退休之前,我是一名教师。过去的学生,现在当然也变成朋友了,有时也告诉我一些他们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事情。

前些时候,一位朋友转发给我一篇网文,作者的笔名为特特妈或特特米拉在德国 发表于2022530日,题目叫《女儿拿了全德国第三,我却隐隐约约感到不安》。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读下来。感觉文章富有感情,作者写得生动、详细、具体。

读了之后,也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篇文章以作者的女儿所参加的一场比赛为缘由。

米拉参加了全德乒乓球选拔赛10岁及以下年龄组的比赛,这是全德国范围的选拔赛,覆盖18个联邦州。想要参加选拔赛,必须经过联邦州州队教练推荐,不能自由报名。教练选拔、推荐的标准除了年龄、性别、状态、个性特点以外,最主要看孩子参加以往重大比赛(至少是州级别的比赛)的成绩。

米拉拿到了这场国家级比赛的第三名,是她目前取得的最好成绩。作为母亲,作者特特米拉感觉是“的确很是荣耀”。但她“很快就从兴奋中感到有一点点的不安……

通过赛场上下的了解,作者感觉到,“对竞技体育来说,只有冠军,其他的名次都一样。“竞技体育非常残酷,不想输,就只能赢。由于米拉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作者和米拉的父亲虽然“不是奔着培养职业运动员去的,但是如果孩子出了成绩,有了更好的平台,也不会现在就轻易放弃。但也由此认识到,“前途漫漫,我们全部人的付出,还远远不够。“需要好几方的努力。

因为竞技体育非常残酷,作者感觉不安,也很矛盾,既怕耽误了女儿,“更怕高处不胜寒。作者观察到,曾经全德排名第一的Melissa在比赛失利后的落寞身影。Melissa跟米拉同属A组,虽然以小组第一出线,但后面的比赛没有打好,无缘四强。

作者写道,“才不过九岁十岁的孩子,就要学着去感受孤独,品尝大起大落,面对失败和落差”,但作者也理解这种现象,因为“这心理过程谁也替代不了,谁也帮助不了。”作者联想到自己的女儿,她说,“我一想到米拉可能也会有这一天,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作者特特米拉问自己,“我们在这条路上狂奔为什么?”如果当不了第一,又该怎样做?

通过思考,作者得出一个结论,“孩子自始至终是你的,不是教练的。”我认为这个结论最为重要。

作者虽然感觉有些不安,但她和丈夫坚信,要“为孩子们亲力亲为地做最好的后盾,去给他们争取最好的资源。”

的确,在每个孩子成长道路上,绝大多数父母都会有很多付出。

而且,无论什么时候,孩子都始终是父母自己的,不是学校、俱乐部、老师、教练等等其他有关方面的。俗话说,“自己的孩子自己抱”,哪怕孩子成长为第一,哪怕孩子总是最后一名。虽然这个道理并非所有父母都懂。

我以为,竞技体育这种事情,作者有点过于担心,典型的杞人忧天。

事实上,奔跑在竞技体育道路上的孩子有很多。看起来竞技体育很残酷,似乎永远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很长的队伍。只是光环和鲜花都给了第一而已。后面的人依然向往冠军,依然在努力奔跑,努力超越,努力争取成为第一。当然,冠军永远只有一个。

这是一个自发的、逐渐适应的过程。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竞争的道理。而且,在心理适应之后,人们还会享受失败,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因为风雨过后就是晴天,因为成功的喜悦出于努力和失败。

其实,不仅竞技体育如此,世界上哪一项事业不是这样呢?人生就是这样的,这是丛林法则决定的社会生态,而我们就生活在社会之中。

所以,顺其自然就好,孩子自己努力就好,父母努力帮助孩子就好。把后面的留给上帝,留给命运,因为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有什么事情到来。

还应该说,在成长道路上,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孩子自己的人生道路,都是他自己必须面对的局面。做父母的,既无权利替他选择决定,也不能替他经历人生,品尝失败,享受成功,感受孤独。

所以,在成长道路上,对于孩子的任何事情,父母都只能是、也可以是、也应该是他的坚强后盾,尽父母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包括“亲力亲为地做最好的后盾,去给他们争取最好的资源。”。

但是,父母最应该做的、最重要事情是,和孩子一起面对出现的各种情况,无论困难、问题等各种沟沟坎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

在任何时候,父母都应该和孩子一起度过危机,一起享受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