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号入座,谁是乡原

(2010-05-25 01:08:49)
标签:

乡愿

狂士

文气

仁义道德

孟子

文化

    孟子和万章的对话成为他老人家的绝响。谈来谈去,仁义道德,家国天下,最后还是落到了如何做人上。

    聊完了孔子眼中比“中正大道之人”稍逊一筹的狂人、狷人,孟子提及孔子最最讨厌的“乡原”——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

    这话的意思是:孔老夫子欢迎所有人到他家作客,乡愿除外。为什么呢,因为乡原是“德之贼也”。

    万章是个好学而不敏的可爱家伙,被老师孟子戏称为“万子”,有点善意的讽刺在其中。万子大睁双眼发问:那么老师,乡原到底是个什么玩艺儿呢——“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孟子把嘴一撇——看上下贯通的文气,应该是撇了一撇——乡原嘛,有如下特点:

    “何以是嘐嘐(XIAO,夸夸其谈貌)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孟子说,真正的乡原,跟那些虽然夸夸其谈但勇于进取的狂士不同,乡原们说的跟做的不一致,一提起古人,就贬低他们,说古人其实也不咋地。生在当下,为当下做点好事就可以了。但乡原不然,他要大大地显摆一番,张扬他对当下多么多么地关切爱护,这种口是心非的媚世之人,就是乡原。

    万章继续发问:我看到的全是好人,但孔子非说人家是德之贼的乡原,这是为什么呢?

    “一乡皆称原人焉(原人即善人),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孟子耐心解释:乡原的确不好辩认,因为他们潜伏得太深——

    “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孟子说,乡原特别善于伪装自己,你否定他吧,找不到证据;指责他吧,抓不到把柄;这种人还特善于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同流合污这个成语大家都张口就来吧,其实这是简版,完整版应该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平时生活中,乡原看起来忠厚诚实,做起事来好像也很清正廉洁,搞得人人都很喜欢他,结果呢,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个德高望重的牛逼之人。这种人的做派跟尧舜等的圣人之道完全不搭调,所以孔子说乡原是“德之贼”,乡原的存在,是道德的灾难。

    万章好像终于懂了,孟子继续谆谆教诲:孔子说有五种似是而非的东西,跟乡原一样讨厌:

    “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

    孟子转述孔子的感受:第一讨厌杂草,怕它把庄稼苗给弄乱了;第二讨厌奸佞,怕它把大义给搅乱了;第三讨厌巧舌如簧,怕它把诚信给弄乱了;第四讨厌靡靡之音(郑声),怕它把高雅的音乐给弄乱了;第五讨厌紫色,怕它把红色给弄乱了;最最讨厌乡原,怕它把道德给搞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