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定要为<四面八方铜山人>写个自传

(2007-05-21 22:49:45)

  之前从未写过所谓的“自传”,一来年纪还不算大,也没中过风,活下去的勇气和机会还都有;二来半生碌碌,传无可传,没什么可说的。

  但县委的官员一定要我交出这个作业,似乎本人的确算是<四面八方铜山人>里混得比较好的一个。

  1967年9月12日,我出生在江苏省铜山县郑集乡前黄村的一个土屋里,爷爷的成份是地主,父亲是民办小学教师,母亲是农民。据我妈讲,当时我是过了预产期一个月之后才出生,“男孩过月中状元”,19年之后的1986年,我的高考总分是540分,全县文科第一名。

  但这个小小的“状元”名号,成了我心底永远的痛,由于填报志愿错误,我这个文科状元进了一个工科大学,被西北工业大学提前招了生。虽然北京大学并非非上不可,但看着总分比我低30分的人进了北大法学院,我对此无论如何也不能释怀。

  1986年至1990年的大学四年,家国天下,风起云涌,当时的大学还没扩招,大学生们还被称作“天之骄子”,四年之中经历了多少大小事件,留下了多少青春记忆,现在想起,仍不忍回头。

  1990年至1994年,我被分配回徐州工作,期间做过鼓楼区委宣传部的新闻干事、彭城大学(现在叫徐州工程学院)的基础课教师,还曾以“方舟”这个恶俗的艺名,主持过半年徐州电台经济台的谈话节目。当时我妈在厨房里一边烧火做饭一边打开收音机听我瞎侃,某一天侃到“节约粮食”这个话题,我说:“我从来都把碗里的最后一粒米吃掉,我怕这粒米是我妈种的。”那次我妈应该是听哭了,后来她说:“你不怕人知道你妈是个种地的吗?”

  1994年至1997年,我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跟着顾诚教授学明史。顾诚是明史圈内公认的“拿摩温”,特别是南明史,他写了一本《南明史》之后,许多研究者被迫转了行,这已经成为明史学界一个真实的传奇。可惜顾老师四年前去世了,老师活着的时候没好好跟他学,死了之后再提这些旧事,多半是为了纪念,少半也是以业师为荣。

  1997年至2000年,我在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做公务员,这三年乏善可陈,当时曾给同事开玩笑,机关大院3000号人,我可能要排在第2900名之后。

  2000年至2003年,调到光明日报做记者,机会终于来了,似乎我每采写一篇新闻都能得到如潮的好评,这让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2003年11月,新京报创办,我任副总编辑至今。职位没变,任务渐多,刚开始时每天管8个版,现在每天管38个版(新京报日均80个版)。这份报纸由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联合创办,上头给的定位是“新型时政类综合性日报”,三百五十名记者编辑,每天分头监控国内外各个领域的大小事件,平时谈论的话题大的可以上总理办公会,小的可以上百姓的餐桌。这是我喜欢的工作,我对目前的状态挺知足。

  对于家乡,其实一直没有远离,火车不断提速,现在回趟家不过七八个小时,睡一觉就到了。穷亲戚们经常来往,几个最好的朋友都混得不错,在各自单位也都是四梁八柱式的人物。村子里老少爷们也有混得好的,已经有一个开上奥迪了。

  铜山是我出生的地方,所谓父母之邦,不离不忘。本人整天跟新闻打交道,并不擅长招商引资,也没有财力给家乡建个机场。唯有真诚祝愿:愿家乡和谐发展,富足安宁;愿所有穷亲戚、富朋友、大领导、小兄弟们都身体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