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霞:点亮心灵的灯盏——评黄耀红先生的《生命 生命》课堂实录
(2012-04-28 14:21:24)
标签:
黄耀红教育 |
分类: 深深思,好好活:所见所闻所感 |
按:这是为黄耀红老师的新著《不一样的语文课——一个教育学博士的小学课堂》中的一节课《生命 生命》所写的课评,此书将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敬请期待!
点亮心灵的灯盏
——评黄耀红先生的《生命 生命》课堂实录
苏州
黄耀红先生,一个教育学博士、杂志社主编、网站总策划,竟然去小学,给四年级的小学生上语文课。
他会怎么上?
当黄老师说,过几天给我看这个课堂实录时,我就开始期待了。
实录呈现,果然,不一样的精彩。
这是一堂丰满的课,有宽度,有厚度,有深度,有温度,春风风人,熨帖饱满。
这是一堂盈裕的课,如一幅画,优美,像一首歌,婉转,似一眼泉,活泼。
这是一堂成熟的课,眼中有人,心中有爱,手中有法,课堂有节奏。
聊聊生命:就这样,展开画卷
诚如黄老师所言,生命这个话题,“有点大”。
四年级的孩子,即便会有人思考过,也多半是自发的一种生命意识。
不得不佩服黄老师的睿智:“到底有没有关于生命的感觉,我先测试测试。”
这个小关子,是一种激励,一个按钮,一触则发,激活思维与情感。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十来岁的孩子,心中该是多么新奇地渴望参与这个“测试”。
而这是一个多么绚烂的测试啊!——让孩子随意选择一支彩色粉笔,去写“生命”这两个字,只需要说出自己选这种颜色是什么理由。
于是,苍白的“生命”二字,瞬间便有了色彩!
于是,“生命”的零感觉,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灵感的光芒照亮孩子的心。
于是,和平,希望,热情,爱,鲜艳,宽广、纯洁……这些美好的生命感觉,扑面而来!
于是,黄老师不失时机地说道:“我们再往深处聊聊吧……”
深入地聊天中,孩子们描述的一个个具体画面,经黄老师轻轻一点,便升华出生命的意义: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结束,从植物到动物再到人物。
黄老师是个好船长,这一艘名为“生命”的航船,在他的引领下,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品味生命:点亮心灵的灯盏
一个好的教师,心里必然要装着学生。
这学生,不是一个名词,不是想象出来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实在可感的人。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学习语文,应该注意什么?
通过实录,可以看出,即使只是去客串一篇课文的教学,黄老师也是极为认真地按照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来备课的。
无论是导入的设计,还是“导读课文”时,对字音、字形的关注,还是“对比品味”时对关键词句的鉴赏涵咏,他的课堂可谓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我想,即使是一个挑剔的小学语文教师来看这堂课,也不会说:“他哪里考虑我们小学的学情呢?”可是,即使是我,一个高中语文教师来看这堂课,也不禁要感叹:“这是一堂多么有分量的语文课啊!”
因为,一个好教师,会从学生出发,但不会以取悦学生为目的,课堂犹如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其生长的无限可能性,是吸引人的,也是振奋人的。
课堂上,师生将文本层层剥笋,却不拘囿于文本,对“生命感受”的体味,对“我之独特性”的分析,对“文本比照”的探究,所有这些,都使课堂充满了张力。毫不夸张地说,这任何一点,都敲击着孩子的心灵,滴答滴答滴答,生命在发芽,滴答滴答滴答,有几朵花儿在笑啦……
难道不是吗,有多少小学教师,会意识到,要将教材中的课文还原呢?更不用说,还原之后,还让学生对照比较,各抒己见,分析优劣。而教师,只在其中做一个穿针引线的人,除了归纳一下孩子们比较分析的方法,肯定一下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之外(注意,他不但开启思考之门,还传授学习之法),竟然成功地克制住自己的表达欲望,不暗示,不定论,静静地把课堂之精彩,留给孩子们。甚至在最后,不过说一句:“我只是选取几个例子,让大家回去对比两种版本。”课堂结束的地方,思考还在继续向前,多么高明!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满腹经纶的教育博士啊,他落笔千言文不加点,他开坛论道滔滔不绝,他引经据典上下古今……可是,在课堂上,他却如此内敛、沉静。所谓,优雅的人,一定很谦卑,谦卑的人,一定很有爱。
关爱生命:对每一朵花微笑
我愿意从理性思考,我喜欢从感性观察。
理性,告诉我们真,而感性,展示给我们美,有求真的勇气,有爱美之心,才能使善得到更多更好的土壤。
观察这一个课堂,也是如此。
我既看到黄耀红先生作为一个教师的自觉理性、成熟风范,也注意到了,他作为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学者,所拥有的理想情怀、人性关怀。
开课伊始,将“上课”置换为“聊天”,顿时消散了孩子们的紧张拘束;一节课终了,把“下课”叫做“休息”,共唱改编的儿歌,已经亲近如一家;而最后那句:“下课玲响了,你们要去食堂吃饭吧。快点去,再见哈。”则俨然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对着自己的小儿女,喁喁切切而又依依……这些小细节,看似是术,其实合于道,这个道,就是爱。
再去细看呢,对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孩子,都没有为了鼓动气氛而实施虚假的夸张的应付式的赞美,所付出的,都是发自内心的关切,是悉心聆听后,才能得出的评点,才得以产生的对话。
对生命的尊重之意、关爱之情,便这样,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流淌出来。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教育。
我没有亲聆授课,但是,我可以想象出,黄耀红老师在课堂上,是怎样对每一朵花微笑的,我同样也能想象出,在黄耀红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的眼睛是怎样闪闪放光的,脸庞是怎样熠熠生辉的。
因为,心灵的灯盏,已点亮,师生彼此辉映,这是最迷人的生命景象。
20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