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象张文质之三:外圆内方张文质

(2011-12-06 12:48:08)
标签:

张文质

杂谈

分类: 知我者,自有在:孤儿院里春秋

外圆内方张文质

 

 史金霞

 

 

多年以前,张文质大概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而如今,张文质则是一个超越了聪明的人。

一个超越了自己的聪明的人,是一个对自己有足够把握的人,一个智慧的人。

多年以前,张文质大概还是一个容易激动的人。

而如今,张文质则是一个能够化戾气为祥和的人。

一个能够调度自己情绪的人,用他自己的话定义,就是一个成熟的人。

多年以前,张文质大概也是一个像现在的我一样的,内心羞涩而能够很好的掩饰的人。

而如今,张文质则是一个勇于自己创造幸福并乐于帮助并鼓励朋友们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的人。

一个不需要用任何借口为自己的怯懦掩饰的人,是一个真正有感染力的人,他像一面镜子,让你照见自己,更像一潭静水,让你洗心无碍。

我并不认为张文质已经臻于完美之境,事实上,这世界上,没有谁能够达到完美。所有的人,都是残缺的,但是,不同的是,有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残缺,知道自己为什么残缺,并愿意尽力去生长,不断地弥合自己的残缺,用生长的方式,弥足自己,在生长的过程中,同时给予这个世界以爱与美;而不是一味地攫取,指摘,仿佛全世界都是其亏欠,放佛自己是整个世界的债主,充满了怨怼、乖戾和野蛮。

一个人,如果能够跳出自身,以旁观者的视角,俯察自己,反躬自问,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自身强大的人。其强大,不在于其具有攻击性,也不在于其善于保护自己。而在于,其能够不断地与自己协商,整合自身,调适精神,让所有的记忆都成为历史,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也就是一个有记性的人,一个不会不断地在同一块石头上一跌再跌头破血流而不知反思不能汲取教训的人。

我认为,张文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具备成熟的素质的人。

 

与张文质交流,听张文质报告,让我不时地对照自己。

尤其是过去的这几年生活,层层叠叠,翻涌过来,翻涌过去。我为什么一直不愿意公开承认,其实,过去的这几年,我真的很没有安全感。我勉力支撑着自己的生活。我扛着我几乎扛不住的一切。不肯放弃。是的,有很多人,从我这里得到了力量,得到了鼓舞,得到了支撑,得到了改变,得到了新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有很多人,他们一直觉得我是勇敢的,坚强的,是乐观的,是美好的,是开阔的,是明朗的,是无坚不摧的,甚至是了不起的。

可是,这几年来,我内心深处,那种连根拔起徙转流离而无所依凭的孤独脆弱,那种不知未来如何的迷惘忧虑,那种对于父母双亲和小小女儿的不安无奈,那种对于自己的情感生活的痛苦折磨……具有强大的摧毁的力量。摧折了我的健康,摧折了我的容颜,摧折了我的自信,我深受其苦。

是的,我一直在与自己进行着斗争,挣脱,摆脱,改变,坚守……我也一直在努力与这个世界沟通甚至纠缠着,索求,放弃,寻找,留恋,决绝……

这一切,都在我身上留下了痕迹。痛苦的痕迹,多于美好的痕迹。

犹记得20109月,我给家乡的知友看我那个暑假的照片,说:为什么脸上隐隐有戾气?

那一句话,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是啊,在与生活较量的过程中,那个7月里,我所承受的一切,都留下了痕迹。甚至,以我所没有察觉的方式,改变了我的容颜与神情。

就好像在2006年到2007年那一年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几乎是不会笑了,脸上的愁云惨淡,黑压压一片。乃至于四年的时间,也没有消除干净。

我是被自己困住了,而被自己困住的同时,我还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像一架只能承担1000斤的独轮车,我吱吱呀呀地,载着万斤独行,一路上还坑坑洼洼。

所幸,这一路之上,不断地有朋友伸出援手,与我互相支撑,给我各种力量。而更重要的是,这一路之上,我始终知道自己的目标,也始终没有丢掉自己赖以谋生的职业,我爱它,敬它,我朝着自己的目标——平静安定的生活——一步步地走着,走着,艰难地走着,走着。终于,走到了现在。

 

终于,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冬日之前,路遇张文质。

我看到了一个没有被生活摧折的人,一个成功地翻转了生活的人,一个可以将生活的箭雨攒射都当成沐浴的人。好比一个武林高手,将所有箭镞吸附在身,然后,轻轻吐纳一下,如抖尘埃,不受半点伤。我想,我也可以像他一样,对待自己,对待生活。

我当然也可以。

在好朋友如焦晓骏者面前,文质师虽嗔视而有情,扺掌谈笑,亲昵却不放肆。

不失淳朴心,而又不受无辜伤。

我知道,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不是抵达张文质,而是抵达我自己。

就像张文质自己,我想,他正在努力让自己修炼到那种圆融通达的境界,也许,他也还需要很长时间,也许,下次再见到他,他已经不会再有半点飘忽闪躲。

 

谨以此文,纪念文质师苏州之行,给我的触动。

 

昨晚,与文质师通短信,他说,有人看了我写的张文质,说自此之后,恐怕再也无人写张文质了。

呵呵,我写的其实,不是张文质。

然而,我写的难道不是张文质吗?

 

2011-1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