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东极行——游黑瞎子岛补记

分类: 岁月留痕(个人经历和记忆) |
2021年7月份,大学同窗十几家结伴来黑龙江旅行,在黑龙江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学J当导游。都想着是避暑来了,没料到那段时间黑土地气温飙升,一个个汗湿衣衫。J说,这是龙江人民热烈欢迎的心情,此为“天时”。尤其是到了抚远,大家又被“地利”“人和”鼓动得游兴格外高涨。
1.
抚远市在中国地图“鸡头”的“顶尖”位置,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祖国大陆最东部的地方,最早迎接太阳的第一缕光辉,被誉为“华夏东极”。
东北地面大,抚远距省城约800公里,到抚远东极机场有航班,也有火车(行车主要在夜间)。为了饱览沿途风光,我们一行选择了大巴。十几个小时的旅程,满眼风光看不尽,不觉疲劳,只有兴奋。夏季的北大荒辽阔坦荡,一望无际的庄稼铺展成绿色的海,路边掠过一个个村庄,红瓦蓝瓦的房顶鲜亮夺目。经过“粮都”富锦县,参观万亩稻田,沃野广袤而又平坦,水稻灌溉全靠自流,完全不用水车、抽水机之类设施。J在黑龙江工作几十年,此景视为平常。我们这些全国各地来的同学们就惊讶了!远眺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连呼“壮观壮观!”说相比之下,南方的一块块稻田就像是小学生练字的“田字格”了!
老同学还告诉我们,黑龙江省人大会议2017年就立法,全省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黑龙江不仅是中华大粮仓,让朝野都不用为“粮袋子”担心,而且还不用为“碗里的饭”担忧。这番话引发又一阵欢呼。
到抚远,三个显示东极的地标必须一游。一个是“东极广场”,又称“太阳广场”。位于抚远水道(黑龙江的一部分)与乌苏里江交汇处。黑龙江自西向东奔流,雄伟幽深;乌苏里江从南向北,江水明亮,妩媚柔情。看两条江水颜色不同又深情拥抱,融为一体,令人产生多种多样的美好想象。3万多平方米的广场由多处景观组成,最引人注目的是矗立的华夏东极主体雕塑,四面观看,都是繁体的“東”字,特色非常鲜明。广场上停着南方一些省份的房车,车主说慕名而来,要在这里好好玩几天。
另一个地标性建筑是
“东极阁”。是抚远市开发全域旅游而建的,位于城边伊力嘎山的制高点上。三层楼阁,仿唐风格的纯木结构,柱、梁全为巨木,与当地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相融。登顶鸟瞰,可将城、江、岛、林、河、田等美妙景色尽收眼底。
黑瞎子岛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抚远水道围合而成,是河流冲积形成的三角地带。全岛由银龙岛、黑瞎子岛、明月岛3个岛系93个岛屿和沙洲组成,总面积约335平方公里。河对岸是俄罗斯城市哈巴罗夫斯克。2008年,黑瞎子岛中俄划界确定,一岛两国,成为21世纪现代中国解决外交与领土争端的一个成功范例。2011年,黑龙江省出台了黑瞎子岛保护和开发的规划。老同学J时任省发改委副主任,受命担任总指挥。他说,从城里到岛上几十公里的高速路,亲眼看着一段一段延伸。“东极宝塔”,也是亲自注视着一层一层生长。那段日子,汽车喇叭声、机器轰鸣声就是每天响在耳边的音乐。
黑瞎子岛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规划和建设上要格外用心。“东极宝塔”工程就是岛上辉煌耀眼的中国符号。
工程由主塔和广场组成。有当年的建设者做导游,一些数据就知道得清楚了。主塔为9层钢筋混凝土塔楼,高81米,据说是国内最高塔,气势雄伟,巍然屹立于华夏最东方,傲视脚下的大地、江水。宝塔下方两层塔基,一层浮雕展示中华五千年历史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代表人物,二层32块小型浮雕,分别展示了东北地区特有的物产和生活场景。围绕主塔的圆形广场,直径171米,建有入口阙门2座。广场前的引道,12根盘龙石柱于两侧对称排列,呈现擎天之势,通高9.2米,宽厚的柱础上挺立着7.3米高的柱身,柱顶为呈露盘,龙柱全部采用浮雕形式,描绘中国5000年龙的形象演化。园区中轴线上,依次布置着麒麟、鼎、龟三件体量巨大的雕塑。塔基四角雕刻4根盘龙石柱,通高12米,结合四季分别展现升龙、行龙、潜龙、坐龙的形态。广场外沿,又均匀分布56根盘龙石柱,高度相同,象征中华民族56个兄弟姐妹。广场台阶中央设牡丹、荷花丹陛两组。宝塔和广场的美学形象引发了同学们浓厚的观赏兴趣,并对其中的中华文化、民族特色赞美不已。俄方一端有一座袖珍型教堂,是边界谈判前赶工弄起来的,相比之下显得那么低矮狭小。
“东极宝塔”周边,大面积湿地是原生态地貌,水草茂密,水泡子多。当地老乡说,拿一根竹竿在水里都能打出鱼来。夏季的岛上,骄阳挥洒着盛情,但江风送来凉爽,沿着木质栈道看江汊纵横,植被茂盛,北纬40度的地方,还有着大片的出水芙蓉。同学们都说,这风景,拍出照片,俨然就是油画啊!
黑瞎子岛本因黑熊出没而得名,现在建成的黑熊园里,乘游览车可近观野生动物,那些憨态可掬的胖家伙或独自在草丛逛荡,或三五成伙悠然悠哉,有的还爬到树杈上懒洋洋地晒太阳。
赫哲族“船儿满江鱼满仓”的歌声早就传遍大江南北。到东极之地,赫哲族的鱼文化一定不能错过。在乌苏里江畔的乌苏镇,游览了抓吉赫哲族民俗村,这个百年小渔村, 2020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参观赫哲族文化风情馆,品尝“渔家乐”特色美食,都给大家留下美好印象。抚远的鱼文化体验馆,集活鱼、标本和科普于一体,展示黑龙江、乌苏里江特有的鱼类种群、稀有鱼种标本以及赫哲族渔猎文化,让人眼界大开,目不暇给。很多人惊叹:居然有五米多长、1000多公斤的鳇鱼!
在抚远,顿顿有鱼,那天晚上的全鱼宴又给了大家惊讶、惊喜。每人一个小火锅,一条鱼十几斤,不同部位做成十几道菜肴,连鱼鳞都成美味。菜品琳琅满目,一桌子满满当当还没放下。这里烹鱼,少用调料,注重食材本色原味,大家都夸味道极好,完全没有腥味!饮酒的,喝“格瓦斯”饮料的,一个个大快朵颐,唇齿留香。味蕾的感觉短暂,转化成心灵的记忆却是长久的。
东极的夏季,4点钟不到就阳光明亮了。尽管两天里抓紧时间游览观看,但大家都觉余兴未尽。离开抚远时,阳光仍然灿烂,晨风凉爽舒适,同学们的感受几乎都是同样的——不虚此行,恋恋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