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最好的过去与最坏的现在

标签:
百鸟朝凤吴天明 |
分类: 影评 |
文/满囤儿
无论哪个时代的人,总爱调侃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其实对于许多技艺而言,真的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面临着兴盛与衰败。尤其是这十几年内地经济发展实现了跳跃。可是伴随着每次跳跃,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珍宝就会随着跳动的幅度而脱落。作为一名有担当的电影人,吴天明选择用自己的艺术手段,去缅怀另一种艺术手段。他想用电影艺术,留住唢呐艺术。《百鸟朝凤》因为吴天明的执着,承载了其作为电影之外的价值。也正是因为吴天明的执着,《百鸟朝凤》的现实关照才如此的令人敬佩满满。

曾经中国电影在世界上扬名,拿下诸多奖项的时候,大都靠得是扎实的现实题材剧情片,并且大都涉及中国的民俗文化。可以说,这一大类电影,本就是内地最具优势的领域。可惜随着商业化的大潮,这类电影都遭遇了发行困境。以前专注于此类电影的大导演们,也都被资本绑架着去拍商业大片了。虽然每年还会有不少内容很有冲击力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诞生,但却不太容易被广大观众所熟知。于我个人而言,感觉似乎每年都会机缘巧合地看到一些,每每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比如《清水的故事》、《我是植物人》,以及去年比较受关注,也得以大规模上映的《一个勺子》。
现在人不喜欢看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是情有可原的,因为现在的现实的确是非常之糟糕。大家生活在糟糕的现实中已经颇为闹心,进影院里还不能放松的话,也实在太可怜了。不过我们不能因为闹心而无视其存在。这正是吴天明魄力之所在,他不仅拍了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而且真的是拍出了现实关照。他并没有为了照顾观众脆弱的心而妥协,他的《百鸟朝凤》既给我们展现了最好的过去,也给我们展现了最坏的现在。吴天明只是静静地展现着,并不加入自己的评说和猜想。

片中主人公的童年时代,的确是唢呐的最好时代。那个时候的人们会把唢呐班主请上太师椅,会虔诚地跪在地上请求吹奏“百鸟朝凤”,会为了拜师而不择手段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这一段戏,能够带给我们《梅兰芳》第一幕的那种文化厚重感。吴天明通过许多细节,让现代观众接受了唢呐独有的魅力,并理解了唢呐王为何能有如此高的社会地位。
一个时代的骤变,最好的过去便瞬间跌落成最坏的现在。因为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大众开始“迷信”外来文化的娱乐功能。传统文化所承载的道德、礼仪、信仰都被新一代的狂热给烧没了。作为唢呐王继承者的游家班已经不是能靠精神便支撑得住了,在现实的打压下,主人公的几位师兄可谓死的死、伤的伤、病的病、残的残。不舍弃唢呐,需要承受现实的巨大压力;舍弃了唢呐,竟然还是逃不出现实的倾轧,这才是最最悲凉的。本以为片尾会给唢呐一条出路,即便不重振雄风至少能苟延残喘。可是那个姓傅的正局长却只是来给录个像,作为一个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我此时的心真的是好沉重哇。吴老,您的傲骨便是承受,不屈的承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