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念念》:情绪先行 探秘走心

(2015-04-14 11:50:36)
标签:

娱乐

念念

文艺片

张艾嘉

分类: 影评
文/满囤儿


        我们做商业类型片的剧本时,通常会在每一个段落每一句台词中控制信息的吞吐,从而用一个故事线把观众牢牢拴住。可是一些走文艺路线的电影人,却摒弃这种类型化创作。他们不喜欢用故事牵着观众,每一个镜头的进入不是由信息代入的,而是由情绪代入的。张艾嘉的新作《念念》就是这种风格。片中的每一个镜头,最先让观众体会到的,是镜头中的角色带有了某种情绪。当观众感染了这份情绪,才会主动去探知这份情绪的来源,从而往角色内心里走。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感染力强,缺点是节奏略慢,而且对演员的演技要求甚高。还好,梁洛施、张孝全、柯宇纶和李心洁都是有足够演技的人。

《念念》:情绪先行 <wbr>探秘走心
        其实,张艾嘉的编剧&导演作品并不多,但是我们总感觉她有着自己鲜明的烙印。究其原因,在于她真的是很有个性的一个人。即便她接演的电影,而不是自己编剧&导演的,她也会选择那种和自己表达欲相近的作品。于是我们会看到像《观音山》这样的作品,虽然张艾嘉只是演员,但是影片的气质却和她编剧&导演的作品很像。张艾嘉在做演员的时候,就擅长快速的情绪代入,做导演自然也擅长调动演员的情绪咯。


        《念念》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可是看电影的时候,你却迟迟找不到这句话。因为张艾嘉就像和你游戏一般,迟迟没有把信息引向那在资料页面上所显示的一句话剧情。银幕上,一个个的镜头转换,都是梁洛施、张孝全、柯宇纶、李心洁鲜明的情绪。他们总是在一种很浓很深的情绪之中,或与人交流或内心独白。关于故事的信息并不多,关于内心的迷惑却很多。感性差理性强的观众可能会略显焦躁,可是焦躁不正是片中部分角色(如张孝全饰演的后备拳击手)的情绪吗?

《念念》:情绪先行 <wbr>探秘走心
        四个人物因为情绪的缘由,牵引出了四条线。这些线索我们几乎看不到人为的交缠,而是时不时会有交叠。这种交叠不是主创明显释放出来的,而是夹杂在情绪之中,必须由观众去摘出来的。甚至连四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影片也不明确用信息来传递,也都需要观众在情绪中去提取。这的确是一种考验,是对观众感性度的考验。这也许正是文艺片区别于商业片的一大魅力所在吧。


        本片是台湾文艺片的传承者,甚至可以看做是《风柜来的人》之后的一部“绿岛来的人”。看到一半多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先行而来的情绪,都源于一个根----绿岛。年轻人在生活中遇到了困惑和瓶颈的时候,往往是因为心中有个结解不开。有的是来源于父母,有的是来源于故乡。总会有一次近似于魔幻的“相遇”,让片中的年轻人解开心结,实现长大。情绪先行感染,后续的对角色关系的探秘引人入胜,最后心结的打开才让观众真正走入角色的心中。文艺之旅,总是这么念念而动地感性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