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太极2》:新人新品牌的崛起

(2012-10-23 11:34:50)
标签:

太极2

功夫片

imax

3d

冯德伦

娱乐

分类: 影评

文/满囤儿 
 
 
        看完《太极2》后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太极1》和《太极2》合起来是一部影片,而未来的《太极3》将是这个“大电影”的续集。以此来看,《太极》并非是一个“三部曲”,而是一个可供延续的品牌系列。三部曲更看重艺术上的传承,品牌系列更看重商业价值和娱乐元素的延续。以两部《太极》为基础,冯德伦率领袁晓超、彭于晏、杨颖、冯绍峰等新人们,强势崛起,用这个风格颇显独特的系列,为新生代们打开一条开阔大道。 
 
 
        全世界都承认香港电影在功夫片这个类型上创造过的辉煌。以刘家良为代表人物的功夫片时代,电影的戏剧冲突和最终高潮,往往是两个不同门派或拳种的顶级高手的对决。由于有真实的数十年的武术基础,那一代功夫片电影人,总能把少林拳、洪拳、咏春拳、醉拳、螳螂拳、八卦掌等传统武术的招式精妙和拳种特点精准呈现。那个时代,仅仅两大高手的招来招往,就足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终极高潮。 
 
 
        其后好莱坞动作片大行其道,香港功夫片的一些拍摄技巧被借鉴过去,却不是为了拍出武术的精妙,而是提高节奏的凌厉感和画面的冲击力。个人角色的打斗戏分,逐渐变成了爆破戏、枪战戏、追车戏等大场面的热身。比如票房成绩喜人的《新少林寺》,无论前面功夫打得怎样,能当得起全片最终高潮的还得是炮轰少林寺的大场面。《叶问》系列是近几年关注个人功夫最成功的系列,却也只敢把“洪拳对咏春”这样的功夫高潮,放在“痛打洋人”这样的情绪高潮前面。能够坚持以高手过招做核心高潮的功夫片,渐渐成为了小众功夫片影迷的奢望。 
 
 
        发展到《太极》系列,新人当道。可以看得出,中生代演员冯德伦作为新生代导演,正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方法,一方面迎合着商业市场,一方面致敬着前辈神采。两部《太极》,均有爆炸大场面,甚至还破天荒地引用了国外作品中常见的“蒸汽朋克”元素,把视觉上的冲击力做到了满点。不过两部《太极》的终极高潮,却都落在了“陈家拳”作为一个拳种个体,其特点和魅力的展现上。 
 
 
        打基础的《太极1》的结尾高潮,是陈家拳当世宗师陈长兴的杂兵战。一个人单挑一群人,把陈家拳的风格和特点全然使尽。这是一次非常宏观的描述。到了更进一步的《太极2》里,无论前边炮轰陈家沟的戏里爆炸场面多震撼,后边突围战的戏乱战场面多激烈,影片的结尾高潮,还是死死扣在了对太极拳种特性的展现上。用一场“八卦掌VS太极拳”的高手过招来作压轴高潮,可以看得出这群新人们的自信。已经太久了,没有电影人再敢把压轴高潮回归于“人”了。 
 
 
        这群新人最值得夸奖的一点,在于他们对前辈的致敬和传承,是建立在现代商业理念的基础上的。他们并没有单纯对黄金时代的功夫片进行模仿。因为那个时候电影技术没现在这版丰富,虽然套招打得极为精彩,但是视觉效果略显简陋。冯德伦带领的这帮子新人们,却在高手过招的传统看点之外,还为其加入了大量特效处理,除了招式精妙之外,还增加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对小众功夫迷和大众的影迷实现了兼顾。以此创建起来的《太极》新品牌,势必将成为这一代年轻电影人崛起的踏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