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影院,一片耀眼的阳光袭来,周身不适即刻减轻了许多。回想起刚刚看过的《黄金大劫案》感慨良多。伪满时期的东北,小人物一枚,亲情友情爱情再加上抗日救国大义,汇出了一碗教父手中的酸菜疙瘩汤。
小东北的成长,包含了对价值的否定,对欲望的追求,代表着那一时期东北千万人民的心灵变迁,更代表了宁浩青春的终结。从《香火》开始,宁浩的故事里充斥着欲望,命运,成长等一系列母题,但《黄金》应该是那个宁浩的终结。对观众而言,《黄金大劫案》更像是一个结果,但对于宁浩来说,这更是一个导演成长的过程。
成长就是不断的自我否定,以及重新肯定的过程,翻来覆去,永不停歇,戏中的小东北如是,戏外的宁浩如是。《无人区》被禁,四五个剧本被否,此时的宁浩却进入到一个寻找宇宙思考人生的境界。这些哲学上的思考被宁浩一一融进《黄金》,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影片的摸样。
小东北无意中得到了一份有关于黄金的机密,至此被卷入一场救国会与日本人之间的惊天斗争当中,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成为了救国会的一员。与早先抗日电影不同的是,影片开始,小东北的人物设置并没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而是街边混混的状态,认为能喝上一碗上流社会人常吃的疙瘩汤便是幸福。正是由于小东北身份转换的顺理成章,全篇才显得力道十足。而小东北洗心革面的过程当中,观众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蜕变,我想这可能就是导演最想说的吧。
《黄金大劫案》全篇台词凌厉,东北话笑料密集而不抢戏,身边的观众一直保持在一个高亢的状态里面。这说明宁浩在控制观众情绪方面,做的依旧出色。今年的五一黄金档,三位新生代导演密集抢攻院线,在前有大船后有复仇者的严峻形式下,《黄金大劫案》开了向好莱坞宣战的第一枪。此番征战,唯「黄金大劫案」有血有肉,笑中带泪,以真情动世人。
后来,在《黄金大劫案》上海见面会上,宁浩说:青春不是一场大冒险,就是一个冷笑话。依靠《黄金大劫案》,宁浩终结了自己的青春,也告别了自己最擅长的题材和结构,这无疑本身就是一个导演的成长丰碑,所以完全有理由期待这样的电影作者的下一部作品。
中国电影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所产生的阵痛无可避免,宁浩这一代导演还能在文化割裂层中为观众牵线搭桥,已经属于不易,如果再能博观众一笑,更是造福一方。从《香火》到《黄金大劫案》,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一个身处二流时代的一流导演是如何从"街溜子党"转型为"救国会"成员的全过程。这不仅仅是小东北的诞生,更是宁浩的涅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