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囤儿
经历了《征服》、《我的团长我的团》、《风声传奇》的大制作洗礼,刘威葳俨然已经成为了让人信得过的实力派演员。对剧情和角色的出色把握,一直都是刘威葳能够演绎出角色细腻一面的制胜法宝。《风声传奇》中让人难以捉摸,深藏数条剧情大伏笔的李宁玉还没有从观众的记忆中散去,充满理想又有点假清高的女诗人“徐文丽”又乘着雪花班的的清风冲进荧屏。在《雪花那个飘》里,刘威葳饰演的徐文丽颠覆了其之前悲情、温婉的荧幕形象。她通过自身精准到位的表演,配合了编剧和导演的独到表现,将徐文丽这个角色表现得不仅亦庄亦谐,而且还带有了一些精灵劲儿。

《雪花那个飘》是一个标准的群戏电视剧。不过细分来看,“雪花班”里的各个成员的作用却可以大体分作三类。第一类是以徐文丽、陶自然、韩老六为代表的,有自己独立故事的角色;第二类是以丁学武、吕卫兵、石捧玉为代表的,拥有鲜明的个性,在第一类角色的故事展开的时候起辅助作用的角色。这两类角色需要演员表演的重心不一样。第二类重要的是演出一种时代的共性,比如吕卫兵的遇事就愿上纲上线,必须做到鲜明极致,甚至不惜令观众反感。第一类角色则在表现时代共性之外,还得演出角色的心路历程、性格转变。刘威葳就是把这两点演得非常到位,才将徐文丽这个角色演得让人又爱又恨,又不能不赞叹其真实感。
徐文丽的性格有其可爱的一面,又有其不足的一面。她的嗜诗如命是这种饱满个性的根源。于是我们看到刘威葳在每一次徐文丽和诗有交集的戏里,都会演出很多动作上和表情上的细节。第一次集中展现是第七集中,徐文丽在文艺理论课上的一段发言。这也是徐文丽在剧集中第一次独立的出镜机会。在近景中,刘威葳很好地把握了语速和表情,让徐文丽在第一次亮相就显得很有性格。之后一个代表性段落,是徐文丽收到卢新华的信的时候。她在给同学念信时,说话的强调很自然地就变了,带了一些上海味儿。虽然在这里需要徐文丽的上海话的味道要似有还无的程度,但是足以让人看出刘威葳在方言模仿上的功力,以及对方言程度的精细把握。从念信,到被陶自然鄙视上海腔儿,前后就短短的两三分钟戏,可是刘威葳在其中表现了高兴、兴奋、羞涩等好几种表情,并且每种表情都很“真”。等到随后的剧情揭示出卢新华来信为假后,观众才会恍然大悟自己被刘威葳骗到了。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想,收到假来信的徐文丽,不正是自己被自己骗到了吗?

随后的朗诵比赛,又是一段关于徐文丽的独立故事。这段故事里将徐文丽的谐表现得更为充分。临阵紧张,尤其是面对高手时的紧张乃是人之常情,紧张到退缩也是人人都可以理解的。可是次的退缩以装病这样一种形式,发生在徐文丽这样一个高傲的角色身上,这种反差就营造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喜感。从这段戏中,刘威葳挖掘出了其表演空间中的喜剧空间。不过她的喜剧潜力显然是一种反差型的,带有点儿小讽刺的诙谐喜剧,而不是那种装疯扮丑的低俗。
如果只有谐,那徐文丽就太肤浅了。朗诵比赛现场,导演运用流畅的剪辑,完美再现了徐文丽和之前模仿列宁的朗诵相比,不靠动作,而靠表情和情感的投入取胜的特点。6岁便进入黑龙江电视台小天鹅艺术团的刘威葳,表演朗诵的功力那都得以十年为单位计算了。再加上曾经的“内地最会哭的女演员”之称号,刘威葳奉献上了一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朗诵演出。不用大的动作辅助,不用语气上的刻意强调,刘威葳在朗诵时几乎只有表情的变化,除此之外,观众能感受到的就是真情的流露,就像她眼中含着的泪水一样纯粹的流露。

正如上文所说,徐文丽在剧中是一个同时担负着表现时代特征,和独立情感故事的角色。因此,徐文丽性格上的缺陷不能因为一件两件的小事就完全转变了。否则本剧就变成烂俗主旋律了。于是在对待诗朗诵诗的庄,和耍小聪明的谐之外,刘威葳还给徐文丽带来了一些精灵劲儿。她渴望改变,甚至为了改变和提升自己,不惜耍小聪明小心眼儿。她还很会爱护和自己进的人,会把丁学武当做弟弟一般照顾。徐文丽还会经历更多、成长更多,从而让自己的精灵劲儿变成一种成熟。刘威葳的演技令人放心,令人对徐文丽接下来的成熟、成长,更多期待。刘威葳通过徐文丽所展示出来的可塑性,也同样让我们队她接下来的新作充满期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