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台挖墙角大战:快女挖金钟选手 只因太缺实力派

(2011-04-27 21:12:35)
标签:

金钟奖

快女

超女

选秀

歌唱比赛

娱乐

分类: 娱评
文/满囤儿


        记得在前两届超女刚刚举办的时候,由于影响力还没那么大,有不少音乐学院的学生参赛。她们常常会很“谦虚”地说道:“我同学比较有实力的都去参加青歌赛了,我属于实力一般的,就来参加超女海选了。没想到我得到了这么大的锻炼。”随着超女/快女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尤其是从选秀中走出了几位人气超高的歌手,这种表述方式才变得罕见。可见,“商业选秀”和“专业赛事”从它们设立之初,便在有音乐梦想的孩子们心中有着泾渭分明的差别。如今以快女为代表的商业选秀和以金钟奖为代表的专业赛事,频频出现选手“无间道”。许多参加过金钟奖的选手去参加快女,同时也有更多的快女选手去报名了金钟奖。电视台和两大赛事之间的挖墙脚大战,愈演愈烈。


        金钟奖和快女有着本质的区别


        快女和金钟奖之所以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音乐赛事,自然是因为其考量标准的差异。虽然同样是以唱功为考量基准,但是快女之类的选秀选手却能够通过制造话题性来给自己开外挂。也就是说,在选手唱功相差无几的时候(这种现象在任何赛事的后期都是不可避免的甜蜜的难题),金钟奖的选手只能依靠舞蹈、器乐、舞台表现力和与观众的互动能力等方面来给自己加分;而快女的选手则可以通过更丰富的商业潜力来给自己加分。简而言之,金钟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寻找有市场的实力唱将;而快女的目的很宽泛,可以是唱将、可以是美女、可以是话题人物,总之只要是钱景良好的艺人苗子均可培养。


        在网上,有位普通的网友就在同时关注两项赛事的情况下,写出了自己的直观感受:“全国流行音乐金钟奖中各个选手都是实力唱将,听这里的演唱确实是一种享受。湖南卫视的快乐女生也值得一看,却是看一种娱乐,很轻松的很开心的感觉。金钟奖看的是实力,听的是专业;快女看的是享受,玩得是开心。到底看哪个啊 ?还真有点矛盾。”既然连个普通观众都纠结成这样了,那么究竟要参加哪个比赛,怎能不纠结每一个想要借助竞赛舞台走上梦想之路的选手呢?


        选手为何“无间道”?


        曾止步于2009年快女分赛区50强的选手王雯,在同年的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中获得女子组铜奖。在2011中国流行音乐金钟奖成都赛区新闻发布会上,代表川音发言并诵读了《参赛倡议书》的学生喻佳丽也曾在快女比赛中由300直升30强,更因获“亚运歌手”荣誉弃权快女而放歌亚运。在超女/快女中由于缺乏话题性而落选的实力派选手俯拾皆是,甚至很多观众还常常因为评委明目张胆地护送话题性选手晋级而感到惋惜和愤怒。于是出现落选快女却在金钟奖上得到舞台的案例出现,一点儿都不让人意外。


        那快女为啥还要挖金钟奖的墙角呢?它们不是自己制造话题就足够了么?其实我们可以看看,自从第一届快乐男声之后,湖南台的快男/快女的实力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如果说前几届还是能够保证以唱功为主,以话题为辅的话;那么近几届则完全变成了以话题为主,以外型为辅,视唱功如无物了。因为在某些幕后操作者看来,话题性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唱功似乎是可以靠赛后培训来提高的。不过很显然,这个如意算盘并没有百打百响。一来有些话题性和外型突出的选手的可塑性远没有预期那么高;二来后期培训唱功也是个花钱花时间的活计;三来由于选手的实力平均值每况愈下,赛事的可看性和关注度也随之大幅降低。毕竟缺少真正悦耳的歌声,那些本着来欣赏的电视观众就会严重流失。


        试想如果选秀只剩下话题性的话,那电视观众不就可以直接转移视线到网络了吗?电视媒体哪能跟网络比拼话题传播呢?严重缺乏实力派唱将的精彩表演,而只是单纯依靠评委的毒舌和选手的出位表现来争夺眼球。那快女势必会变成比赛直播没人看,网络看热闹倒是轰轰烈烈的窘境。这自然是快女的主办方决不愿看到的一种“虚假繁荣”。提升选手的平均实力水准,招揽有吸引力的声音,已经成为了快女的当务之急。显然,从金钟奖选手中挖几个过来,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