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问前传》:拳理精熟则拳法正宗

(2010-06-24 10:00:25)
标签:

叶问前传

咏春拳

叶准

杜宇航

功夫片

娱乐

分类: 影评

文/满囤儿


        作为一部电影而言,《叶问前传》绝对不“正宗”,并且很多细节都有向《叶问》系列学习的痕迹。但是作为一部为了展现咏春拳的“真实”而拍摄的电影,从拳理的探讨和拳法的演练上都完美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务。由叶准亲自诠释的咏春派“叛逆之子”梁璧成为了全片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物,正因为他把咏春拳的拳理体味到了精熟之境,所以才能保证了全片咏春拳武戏在拳法上的正宗之味。

 

《叶问前传》:拳理精熟则拳法正宗


        “正宗”是《叶问前传》提出的一个宣传口号,同时也是影片的一大主题。对叶问影响最大的两位咏春师傅----陈华顺和梁璧在年轻时代就曾经因为“正宗”这个观念性问题产生过分歧。陈华顺坚守“正宗咏春”大旗,一招一式都绝不越师傅所教授的雷池一步;而梁璧则以自己的摸索对原有招式进行了多番改良,不仅加入了“高腿”、“连环肘击”、“反关节摔法”等新招式,还从单一动作中挖掘出了多重用法。在崇尚“尊师重道”的门第观念下,梁璧被视为反叛分子,最后不得不远走香港。《叶问前传》里只是从侧面为大家简单涉及了这段关于“正宗”的故事。而这段已经成为陈年往事的历史却对青年叶问性格的成长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今,“正宗”的战争已经从咏春的武术招式“蔓延”至影视作品的较量上来。面对《叶问》和《叶问2》在口碑和票房上的超好成绩,《叶问前传》大打“正宗”牌,可谓野心不小。三部作品同根同源,有着太多的形似和神似,都表现出了咏春拳的凌厉和迅猛,也都表现出了叶问这位一代宗师的人格魅力。依本人看来,两部作品都有很正宗的地方,也都有不太正宗的地方。如果从电影的表现形式、娱乐功能,以及对观众情绪的带动上来讲,无疑是叶伟信和甄子丹比较有经验,但是从详尽解析并介绍和推广咏春拳这一点上来看,《叶问前传》无疑要优秀很多。

 

《叶问前传》:拳理精熟则拳法正宗


        杜宇航是香港最年轻的世界武术冠军,多年来一直在武术的招式上百般磨练精益求精,其武打动作可能在速度上会比甄子丹略微慢上一两帧,可是招式的使用却更加明晰。陈华顺和梁璧在招式上的细微分歧,也能够通过杜宇航和元彪、杜宇航和樊少皇的两场切磋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招式的精准使用(辅以慢镜表现),直观地表现了出来。在该片中,不仅杜宇航一招一式地把咏春招式间的细微差别演绎了出来,影片还利用一场以一敌多的戏把六点半棍法和八斩刀刀法也顺带展示了一下。甄子丹通过表现叶问对家庭的照顾来刻画他性格中与众不同的一面;杜宇航则通过表现叶问在“尊师重道”和“破旧立新”间的权衡,以及叶问对外来文明的态度,来刻画他性格中大气脱俗的一面。


        有叶准师公亲自参与,影片的感觉自然不同凡响。影片也不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叶问轮番和其它不同武学的车轮战,而成为了咏春拳内部精髓的一次深入挖掘。叶准师公虽然出场短暂,可是一旦出手便是让人叹为观止。85岁高龄的咏春传人,每招每式都干净利落,虽然是“留力不留手”,却每一下都彷如裹挟风雷之势。凡是对武学有兴趣的观众,一定会看得大呼过瘾,恨不得立刻录像下来以作教科之用。影片后期的棍法和刀法,进一步完善了影片对咏春拳完整体系的描绘,真可谓是咏春拳从拳招到拳理的恢宏画卷。


        除了上文中提到过的关于“咏春正宗”的探讨,《叶问前传》还有另外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由樊少皇引发出来的关于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寻找。这个主题的延伸,便是战争对参与双方的双重残害,在功夫片中可算是比较少见的了。鉴于此处牵扯到一些剧透,便不再进一步详细解释,大家从影片中一看便知。功夫片里关于武术的话题自然是核心和焦点。所以说关于“咏春正宗”的探讨仍旧是本片的一个重中之重。“尊师重道”与“破旧立新”的矛盾也同样可以推及到武术门派以外的各行各业中。这关于“正宗与否”的讨论,还将继续下去,每个人都会得到自己的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