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囤儿
音乐励志片和功夫动作片算是最流行的两大电影类型了。艺术性向来欠奉的这两大类型片,只要经营好特定段落,便能够保证可期甚至超过预期的票房。舞台和擂台,就成为了类型片中最常见的两大俗套桥段。可是任谁也不能否认,这两个类型化了的场景,是最容易直接煽动观众基础情绪的途径。一部在角色、剧情、表演等环节上都平平庸庸的作品,只需在重点的舞台或擂台段落做出些创意,便可以被观众选择性接受。
舞台常见的有三类:独唱、摇滚和舞蹈。独唱类的舞台自然是个人成长最佳的高潮点,摇滚的舞台通常是一个团队由零散经过磨合后达到的一次集体的绽放,而舞蹈的舞台便兼而有之。相较而言,擂台更显单一。至今为止,我们在功夫片里见到的擂台,大都是一对一的绝对标准化的擂台。擂台战的目的也比较纯粹,就是为了把重点角色孤立出来集中体现,用竞技性的输赢煽动观众或同情或亢奋的情绪。究竟舞台和擂台,谁才是类型片中的桥段之王呢?本文就分情况将之比拼一下。
《乖乖女是大明星》VS《叶问》:被“逼”上台

《乖乖女是大明星》里的汉娜-蒙塔娜虽然年少,却已经是风靡美国的摇滚小天后。少年成名的她面对蜂拥而至的各种诱惑不知所措。于是,在父亲的建议下,蒙塔娜回到了家乡小镇,希望能够隐瞒身份过一段平凡的生活。一次生日晚会上的演唱,她的身份被人发现。最后蒙塔娜怀着复杂的心情走上了演唱会的舞台,所幸她原本以为会因此而失去的爱情却并没有离她远去。

和蒙塔娜类似,《叶问》中甄子丹所扮演的叶问甫一出场就是一“宅男”。本来只想在家练练武、喝喝茶、吃吃饭的叶问也是在外界环境的变换下,不得已露出了自己超绝的“身手”。并无争雄之心的叶问,却被日本将军三浦视为最强劲的对手。三浦四处搜寻叶问的下落,最后终于把其逼上了擂台。舞台和擂台,成为了一个人生存状态的转折点。
《少年手指虎》VS《洛奇》:再次登台

重操旧业对于大叔来说不仅仅是怀旧,更是一种回忆激发的新激情。《少年手指虎》里的四位大叔,因为年轻时的演出视频被放到了网上而成为了网络红人。不仅年轻人追捧他们,唱片公司更是为他们筹划了巡回演唱会。25年过去了,时代的不同导致当年最前卫的朋克乐队也显出了落伍之态。于是四位大叔不得不再次经历一次成长的阵痛,在最后一场的舞台上重新定义自己的朋克之魂。

相较于前面几位大叔,洛奇叔的境况也够潦倒的。他曾经是个很有希望的选手,但他现在只能参加一些没有名气的三流比赛,甚至充当地高利贷者的打手给人讨债。然而机缘巧合,这位男伴拳击手“灰姑娘”竟然接到了拳王的挑战。在身边多位好友和心爱女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洛奇积极面对,刻苦训练,终于在比赛中坚持住了全部15个回合。败中求胜,破茧重生,舞台和擂台,成全了这些大叔们的第二次生命绽放。
《精舞门》VS《苏乞儿》:混搭台风

底层小人物楚东(陈小春饰)为了给妹妹治眼病,参加街舞大赛,希望赢得奖金。天分不错的楚东在DJ
Tina(范冰冰饰)的帮助下,创造性地将中国功夫糅到街舞中去,最终战胜了舞王“钟少雄”。
《精舞门》虽然影片一塌糊涂,但是把功夫动作混搭到舞蹈舞台上,还算是一个亮点吧。

在袁和平的导筒下,赵文卓饰演的苏乞儿能够从非专业功夫明星出身的周杰伦那里学得武学至高境界,着实让人大跌了眼镜。而小天王周杰伦传授给苏乞儿的醉拳,竟然混搭了街舞风格。那些酷似Breaking的地板动作,让人不能不为八爷在功夫设计艺术化道路上的探讨捏一把汗。舞台上面打功夫,擂台上面跳街舞。这混搭的台风,您是否能够接受?
《丑女大翻身》VS《泰南拳》:台前幕后

身高169,体重95公斤的汉娜(金雅中
饰)外形得分为零,而演唱得分却可以拿到100。这样一个金嗓子,便把音乐界的一大幕后丑闻给带了出来----配唱。为了挑战行业内的游戏规则,汉娜对自己的实施了“千刀万剐”之刑。于是身高169,体重48公斤的珍妮出现了,并迅速成为了音乐界的新星。当汉娜终于可以亲自登上舞台演唱的时候,经常被人们所诟病的整容便不再是一个龌龊的选择。因为汉娜用嘹亮的歌声撕毁了音乐界最大的遮羞布。

其实以泰拳为主要功夫手段的片子都会涉及到泰拳拳赛以及背后的黑市交易,不过能够像《泰南拳》这样把角色深入到其中的却并不多见。三位男主人公以拳生,以拳死,其悲惨的命运让观众对泰拳拳赛幕后的黑暗感到极度愤慨。拳赛桥段的重点不是为了展示泰拳招式,更多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道具。影片也就从拳台的生死搏命,延伸到了拳台下的兄弟情义。
《海角七号》VS《叶问2》:台上对台下的拯救

一场在恒春夏都沙滩酒店沙滩上举办的大型演唱会,由于当地人的坚持,暖场乐团将由在地的乐手们组团演出,于是代班邮差阿嘉(范逸臣
饰)、小米酒业务员马拉桑(马念先 饰)、机车行黑手水蛙(小应 饰)、原住民警察劳马(民雄 饰)、老邮差茂伯(林宗仁
饰)等人七拼八凑组成了一个“破铜烂铁”的乐团。在克服了一连串的突发事件后,演出如期举行,台上乐团释放了自己的激情,台下所有人也都接受了他们。而更重要的是,台上人的激情,挽救了恒春,留住了台下人对家乡海景最美的眷恋。

《叶问2》中的香港武术界一开始也是一盘散沙,仅仅凭借洪振南(洪金宝
饰)的威势勉强维持一个表象,其实每个师傅都对英国统治者对武术界的压迫敢怒不敢言。洪振南的一场擂台赛,虽然输了,甚至还赔上了姓名,可是却唤醒了所有武术界人士,把武术界真正统领起来。随着叶问的第二场擂台赛到来,台上的每一拳每一脚,都变成了整个香港武术界和英国殖民文化的碰撞。获胜后的叶问面向英国观众阐释了中华武术的理念,把台下中英文化的死磕态势化解了。
《舞出我人生2 街舞》VS《打擂台》:超出边界,深入精神
无论是舞台还是擂台,总有边界,总有局限。一般的舞台和擂台,都只是座位集中塑造角色的一个手段而出现在影视作品之中。舞台精神和擂台精神在普通人或者说所有人心中是个什么状态,很少有电影会去关注。上述作品的舞台和擂台段落虽然很有视听冲击也非常地有感染力,可是我们的感染更多地是来自舞台或擂台上的角色。是由于他们的人格魅力借由舞台和擂台得以了抒发。

《舞出我人生2
街舞》的最后一场戏,主角队伍冲出了场地,跑到了正下着倾盆大雨的街道上,完成了他们最后的一支舞。再加上影片开头的一段地铁戏,影片把“街舞”最大的魅力给展示了出来。影片主角队伍里的那几个成员也是颇为有趣。他们都是传统舞蹈学校里的“边缘人”。他们的舞蹈更多地是来自内心情感表达的需求,而不是学习的结果。他们注定不属于任何舞台。心的舞台,在一阵暴雨中得到了最大化展现。

《打擂台》虽然以擂台为名,可全片都没有出现一场传统的擂台戏。本片的核心正是“心的擂台”。罗新门的师父(泰迪罗宾
饰)已经昏迷了三十年。两个弟子(陈观泰、梁小龙 饰)在武馆没落后改其为茶楼维生。四眼仔(黄又南
饰)希望能拜师学艺。不料苏醒的罗新师傅错认四眼仔为弟子,认俩徒弟作徒孙,并且要求他们去参加“擂台”比赛。导演郭子健称本片要“重现实净功夫”,因此影片更为关注武者们在当下社会的生存状态以及武者哲学在新时代的新体现形式。“擂台”在片中已泛化成一种随时随地的两人对决,也更外扩到武打范畴之外,成为了精神较量的战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