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囤儿
《和空姐同居的日子》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产生YY般联想,客观上可以算是网络上最成功的“标题党”之一。每个看过小说实体的人,都会立即大呼“上当”,然后义无反顾地上这段纯爱之旅的当。作为影响化的《恋爱前规则》,经过蒋钦民的大筛子这么一过滤,真是纯上加纯,比纯更纯。
日本比较流行“纯爱”文化,不论小说类还是影视类,都有大量受追捧的纯爱系作品。尽管好多纯爱作品在大人眼里幼稚无比,但是仍然相信爱情,仍然喜欢浪漫的人们,永远对这类纯爱题材无法防备。纯爱系影视作品在国内其实是很少见的,因为这种题材在某些掌管生杀大权的人眼里是极其肤浅和空洞的。还好最近条件貌似是被放宽了,那些山寨货都漫天忽悠了,比山寨更无害的纯爱系电影也终于可以出来跟大家招呼一下了。当我们在银幕上看到如本片这种无害系数100%的浪漫爱情喜剧时,我们真的可以把进影院当做是一种娱乐方式了。
本片的格调异常的纯净,甚至几乎没有外景,也没有多少配角。一间屋子和两个人,一段奇异的浪漫恋爱前故事就上演了。不同于烂俗爱情剧,本片所讲述的时期并不是两人最激情热火的阶段,而是把焦点放在了爱情到来前的日子,是感觉积累阶段,是互相试探了解阶段,是爱情最纯的萌芽阶段。从这一点来说,影片的片名没有沿袭小说名,绝对是明智之举。就算是整天吵架的小两口,他们也会有相识初期的那段纯爱阶段。现代社会越来越流行“闪婚”,那段最值得回味的时光也就越发显得珍贵。适时而来的《恋爱前规则》正好填补了人们YY美好纯爱的需求。就好像《窈窕绅士》满足了人们YY上流社会的非上流生活状态一样,本片拿捏妥当的对症下药,应该会为其带来良好的票房回报。
当然了,作为一部以幻想情景为依托的故事,本片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太解释得通的细枝末节。比如空姐最一开始制定规则时的附加条款怎么看都是“不利己”的。这个原由直到影片临结束时才给了一个很牵强的解释,让人觉得有些故意搅混水的生硬感。要我说本片就该一不做二不休地纯爱到底,不要搞出个阴谋论,好像被人用枪指着脑袋改剧本似的。纯爱纯到每分钟,让影片成为一场彻彻底底的视觉梦幻。反正这故事也不至于有人来对号入座吧。
本片中还出现了几次陈柏霖的幻觉,在剪辑时处理的不够柔顺,搞得有一点儿唐突。陈柏霖时不时地来一下穿越,搞笑是挺搞笑的,可是却多少破坏了影片的连贯性。除了那个牵强的阴谋论和这一两个梦境煞有介事的突袭,本片对纯爱的发挥还是很让人满意的。卡通克莱尔非常可爱,两个主人公的扮相非常简洁,配角戏份非常节制,主题曲也非常好听。这些淡淡的细节,合起来把本片的浪漫气息漫出屏幕,流在观众的身体间,仿佛触手可及。
注:本片在提纯的同时也加进了一些电影常见的杂质。这些杂质包括:1.刻意台词。尤其是告白和挖苦类的台词,很有些为“文”而“文”的感觉。完全不可及黎叔的“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那般意境非凡。不过纯爱电影嘛,这些肉麻的生硬台词还是要有一些的,只要别向琼瑶姨那么迷恋就不会寂寞。2.植入广告。谁心里都清楚,本片不可能脱离植入广告。毕竟这招已经被证实是收回投资最可靠的保障,比忽悠影迷买票可靠多了。只是本片有几处广告的植入起到的不是宣传效果,而是娱乐效果罢了。
关于植入广告,说几句题外话。没有哪个导演喜欢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别人画黑脸的。目前国内的植入广告,有些是被迫的。制片方对票房的担忧才是导致大量植入广告被硬塞进影片的原因。如果像本片这样有一定素质的影片可以有一定的票房保证的话,是不会这么疯狂地硬塞广告的。制片方还不至于贱到没事找骂的程度。关键的关键是,在内地一般素质的影片都不敢奢望应有的票房回报。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