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一集的小天狼星之后,波特主宰电影路上的最大绊脚石——邓布利多校长这次也心甘情愿地让位了。波特在影片结尾,表露了希望独自踏上寻找魂器的道路。这一幕好像去年《黑骑士》最后蝙蝠侠的自我放逐啊。看来华纳是真的希望长大后的哈利-波特能够成长为一个实实在在,呼风唤雨的英雄啊。
提到好莱坞的“大片”,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被归类为“漫画英雄”的科幻动作类别。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这些侠字辈儿的英雄们都证明了其超强的票房吸进能力。这些漫画英雄们有能力统领一部票房巨弹,依靠的是自身鲜明独特的个性魅力,多重的社会身份,高科幻成份的战斗能力。他们是影片的领导者,是核心。其他一切角色都服从于该角色的塑造需求,必要时可以牺牲性命。
相较于“漫画英雄”的科幻片,那些魔幻片一直走了群戏策略。魔幻片最吸引人的不是单个角色的战斗能力,和单挑绝对,而是整体世界架构,以及魔法战争。无论是《指环王》三部曲还是《哈利-波特》系列,都不是依靠“英雄”来充斥影片的。影迷需要那充斥魔幻的气氛,来使自己代入进那个架空出来的世界,进而把自己化身成其中的一员,享受另外一个世界的全新生活体验。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从一开始,就给波特加上了一个“救世之星”的名号,一举将其推到了“英雄”这么一个独一份儿的地位上。波特已经长大了,之前影片所着重的友情,已经让位给了爱情。故事的发展,也就不再是波特的被动遭遇,而逐渐演变成波特的主动出击。
没有了小天狼星,没有了学长们(确实,学长们都集体消失了),没有了罗恩和赫敏(俩人正忙着“暗战”呢),甚至连邓布利多教授也不得不跑到网易的魔法飞行网游《新飞飞》里安度晚年了。事实证明,哈利-波特的世界里进一步进行了角色清洗,目的也许是要将哈利-波特树立成首位“魔幻英雄”。感情上颇为不顺利的波特已经开始在和“英雄”所特有的那份孤独作战了。
加载中,请稍候......